文件發布!北方第一強省,覺醒了!_當前要聞

時間:2023-05-06 11:56:15 來源: 城市財經


作者:子非魚


【資料圖】

01

北方第一強省覺醒

面對被廣東、江蘇逐漸拉開的差距,面對浙江不斷追趕逼近,北方第一強省、北方經濟的擔當山東省,開始覺醒了。

5月5日,山東省工信廳等5部門印發《山東省制造業創新能力提升三年行動計劃(2023—2025年)》。

在這份文件中,山東明確提出:

制造業是立國之本、興國之器、強國之基。為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提升制造業創新能力,推進全省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助力先進制造業強省建設,特制訂本行動計劃。

中國是制造業大國,而山東則是中國最好的縮影。

中國是目前全世界唯一一個擁有全部41個工業大類的國家,而山東則是全國也可能是全球唯一一個擁有全部41個工業大類的省份。

但是時代在發展,工業技術也在發展。山東雖然是工業強省,但產業老舊制約著這個大省的工業競爭力,也讓其在經濟表現上越來越吃力。

傳統產業占工業總量的70%,重化工業占傳統產業的70%。“兩個70%”,曾是山東產業結構的現實,也是被稱為“大象經濟”的原因——產業笨重、轉型緩慢。

盡管如今的山東仍舊是中國經濟第三、北方經濟第一強省,但話題感始終與其經濟地位不匹配,即便排名比它靠后的浙江、福建等省,整體存在感都要比山東強一些。

在轉型路上的后知后覺讓山東發展相對遲緩。過去二十年,不斷被廣東江蘇拉開,被浙江逼近。

制圖:城市財經;數據:各城市統計局

20年前,山東與廣東、江蘇幾乎在同一起跑線上,與廣東只相差1122億,與江蘇相差不足百億。20年后,廣東與山東之間的差距被拉大至4.17萬億,江蘇與山東之間的差距擴大至3.54萬億。

20年前,山東領先浙江近2882億,到2014年時差距更是擴大至1.9萬億,然而到2022年被縮小至9720億。

02

山東開啟追趕模式

前有高手,后有追兵,處在夾縫中的山東如果再不奮發圖強,很有可能會被浙江超越。

在這種背景下,為了平衡南北經濟的結構性失衡,也為了推動北方經濟復蘇,中央欽定山東為全國首個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并在2018年和2022年先后發布了兩份中央級文件,推動山東產能轉換升級。

藍圖定下,山東經過一年的思考,終于在今年開啟了追趕模式。

在5月5日發布的《山東省制造業創新能力提升三年行動計劃(2023—2025年)》中,山東提出:

將通過實施關鍵核心技術攻關能力提升行動、科技創新人才隊伍提升行動、企業技術創新能力提升行動、優質企業培育提升行動、產業鏈協同創新能力提升行動、未來產業發展提升行動等九大行動,推進全省制造業高質量發展。

具體而言,行動計劃提出強化產業基礎技術攻關,每年推進制造業創新中心攻克產業基礎技術10項左右。每年組織實施100項重大科技創新工程項目和30項以上重大基礎研究項目。大力發展人工智能技術,人工智能“賦能”效應不斷凸顯。

加快布局未來產業方面,提出研究制定山東省未來產業高質量發展行動計劃,加快布局人形機器人、元宇宙、量子科技、未來網絡、碳基半導體、類腦計算、深海極地、基因技術、深海空天開發等前沿領域,推進6G技術研發和應用。力爭到2025年,重點依托省級以上高新區、經濟開發區等特色園區,打造10個左右特色鮮明、創新力強的未來產業集群。

這幾段話表明,山東不但要實現產業轉型,而且要做強做大產業集群,同時還要做時代的弄潮兒,站在產業的最前沿,成為新興產業強省。

這是一個宏大的愿望。

那么,目前山東省的產業是一個什么現狀?與廣東、江蘇、浙江相比,劣勢在哪里?

2022年,山東省的工業增加值已經被浙江超越,退居到了第四位。江蘇也反超了廣東,登上了第一寶座。

粵蘇魯浙四巨頭,目前的產業格局如下圖。

廣東既是經濟第一強省也是工業第一強省,深圳、東莞的手機制造業,廣深的汽車制造業、深圳的無人機、佛山的空調,中山的LED,惠州的家電等等,都是個頂個的強。

消費電子是廣東的最大產業之一。華為、OPPO、vivo、榮耀這些品牌都是廣東造。其次就是汽車。廣東每年的汽車產量連續多年位居全國第一。

江蘇制造業最擅長的是船舶制造、集成電路(亦稱芯片)、太陽能電池、生物醫藥、建筑業、動力電池等,呈現出較強的To B屬性。

不得不提的是船舶,2021年,江蘇全省造船完工量占全國總量的2/5,占世界市場份額超過1/6。而江蘇80%以上的船舶制造能力,都集中在南通、泰州、揚州三市。2021年這個集群的工業總產值占比全國超過2/5。

山東主打的是傳統重工業,目前正走在產能升級的路上。具體有發動機、拖拉機、重型汽車、鋁材、金屬冶煉。

山東省營收規模最高的是金屬冶煉和壓延產業,高達1.4萬億以上;其次是石油加工類,有9300多億;化學原料和產品的規模也不小,營收也達到8273億。

浙江最出名的是服裝制造,這一點和福建有點類似,老家很多老鄉都在浙江開服裝廠或者在服裝廠里上班。但浙江最能打的工業其實是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業,營收達8656.3億。

可以看到,直到2021年,山東仍是以傳統重工業為主,在新興產業上仍沒有亮眼表現。

在去年國家工信部發布的45個國家先進制造業產業集群分布數據,山東只有3個,而同期的江蘇有10個,廣東有7個,湖南和浙江有4個。

制圖:城市財經;數據:國家工信部

所謂制造業集群,是指以某一個或多個先進制造業為主體,產業特色鮮明,創新能力較強,管理較為科學規范,具有要素集合、產業集群、服務集成等空間集聚特征,集聚度達到一定水平的產業園區。

它是中國制造業升級戰打響的產物。縱觀全球,制造業強國都是以產業形成一個集群,以量變達到質變,最終完成產業升級。

在這方面,山東相比于江蘇、廣東,存在明顯短板。

山東的3個國家先進制造業產業集群,2個在青島(智能家電集群、軌道交通裝備集群),1個在濰坊(動力裝備集群)

制圖:城市財經;資料來源:國家工信部

在工業增加值超越山東時,浙江日報發表過一篇《2022年全部工業增加值再超山東,浙江連續兩年居全國第三》,文中針對浙江與山東產業各項指標進行了對比:

從產業比重來看,2022年浙江全部工業和制造業占GDP比重分別達到37.1%和35.1%,分別高出山東4.2個和6.7個百分點。

從創新驅動來看,2021年浙江高技術企業數量4230家,比山東多2308家;山東規上工業企業新產品銷售收入為浙江的四分之三。

從盈利能力來看,2022年浙江規上工業企業營業收入利潤率為5.4%,高出山東1.3個百分點;利潤總額5863.6億元,高出山東1390.4億元。

從產業素質來看,2021年浙江高技術產業營業收入13391億元,高出山東5371億元;浙江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7009億元,高出山東672億元。

以此來看,山東想要實現定下的宏愿,難度系數非常大。

但行動總比坐等要好。

即便實現不了成為產業時代弄潮兒的愿望,在全力開啟產業新舊動能轉換、追逐新興產業之下,山東或許可以不再被廣東、江蘇拉開差距,或許也可以繼續保持著對浙江的優勢,而不被反超。

03

良性競爭推動全國產業升級

在昨天發布的《大洗牌!北方與南方,差距被拉大》(點擊此處可查看)文章中,思維和產業,是造成南北差距拉大的根本原因。

在快速發展的世界中,沒有任何一個產業是牢靠的,要緊跟時代步伐,緊隨科技步伐,利用科技的力量賦能自身的產業升級,跟隨時代的改變而改變,才能立于潮頭之上。

這是南北如今差距越來越大的根本原因,也是北方城市需求破解之道的不二法門。

山東的覺醒,不僅有利于山東本身,或許也能喚醒北方諸省,開啟新一輪的產業角逐。

地方的終極競爭,其實就是產業競爭。一個產業可以成就一座城市。最近熱火朝天的淄博,憑借著燒烤出圈。比亞迪的出圈,讓深圳一季度GDP增量第一,讓西安一季度GDP增速在萬億經濟城市中第一。

淄博的走紅,其實可以給地方帶來很多思考。

世界在變幻,沒有誰能永遠成為第一,也沒有誰就是天生的墊底。成功和機遇,總是青睞善于學習、善于思考、善于上進、善于抓住時代機遇的人。

只要肯思考,肯改變,說不定哪天就會出現驚喜。

這種良性角逐無論是國家,還是你我這等普通民眾,都樂見其成。

競爭強烈才會讓各省都有緊迫感,才會有源源不斷地推動力。如果一種格局長久不變,反而會形成思維的怠惰。

民族復興,技術突破,擺脫被卡脖子,不是依靠某一個省或者某幾個省來帶動,而是要各省全面發力,百家爭鳴,百花齊放,才能如愿。

關鍵詞:


閱讀排行

關于我們 加入我們 廣告服務 網站地圖

All Rights Reserved, Copyright 2004-2022 www.lun7777.cn

如有意見請與我們聯系 郵箱:317 493 128 @qq.com

粵ICP備2022077823號-5    信息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