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李安琪
編輯丨李勤
一季度的新能源車市一片哀嚎,據 36 氪了解,核心零部件電池廠的排產率大都未及 50%,但理想汽車卻交出了一份逆勢大漲的報表。
(資料圖片)
5 月 10 日晚,理想汽車發布一季度財報,公司 L9/l8/L7 三款車型共交付 52584 輛,同比增長 65.8%。理想表示,一季度中國 20 萬元以上新能源汽車市場,其已獲 11% 市場份額,這也為理想汽車創收 187.9 億元,同比增長 96.5%,超過上一季度的營收指引。
公司還在趁勢提速,給出了歷史新高的二季度業務指引:營收 242.2 億元 -258.6 億元,交付 7.6 萬 -8.1 萬輛。這意味著,理想單月平均銷量要在 2.54 萬 -2.7 萬輛之間。
從理想 4 月銷量突破 2.5 萬輛的勢頭來看,想要達成指引應該不太難,理想汽車掌舵人李想甚至放言," 爭取在 6 月實現單月交付突破 3 萬輛的目標。"
銷量攀升,也帶來穩定的毛利率,理想汽車一季度毛利率為 20.4%,由于還在為理想 ONE 清庫存,整車毛利率有所下滑,為 19.8%。這顯然不影響公司走勢,老車型清完庫存后,理想汽車整車毛利率依然有望回升至 20%。
相比之下,同時期進入新造車戰局的小鵬汽車和蔚來汽車,都已經掙扎在生存邊緣。有供應鏈人士向 36 氪反饋,前者的提貨能力相當不穩定,后者的資金和付款狀態正在惡化,而理想汽車則是 " 給出多少銷量目標,我們就按照多少來做 budget(預算)。"
從一季度銷量成績來看,小鵬汽車和蔚來分別是 18230 輛和 31041 輛,前者未及理想一個月表現,后者也眼看要被理想單月銷量超越。
曾經同航道的選手,已經不可避免地進入不同梯隊。蔚來和小鵬汽車除了分別在智能駕駛和用戶服務體系上,有前置的大規模投入之外,與理想汽車更大的不同是,都選擇了純電動技術路線,即只能用加電作為補能方式。而理想汽車的增程式方案屬于插電混動技術,既可以加電,也可以加油。
能加油的新能源車對銷量的支撐不容忽視,銷量頭名比亞迪的 187 萬年銷量中,插電混動車型超過一半占比。尤其,新能源車占領完前期的 " 先鋒 " 用戶之后,正走向更廣泛市場,能不能加油更可能影響戰局。
進入逼仄戰場
2022 年,國內新能源汽車呈爆發式增長,賣出 688.7 萬輛,滲透率達 25.6%,較 2021 年 13.4% 的滲透率幾乎翻番。而今年一季度,新能源車賣出 158.61 萬輛,滲透率微弱上升僅 26.1%。市場增速見緩,戰場愈發逼仄。
新能源汽車市場已經邁過初級階段,轉向大眾市場,用戶也從開放、愿意嘗鮮的群體,擴大到傳統的燃油車用戶。
" 這些用戶對電動車還有較大里程焦慮,尤其是單臺車家庭,從燃油車到電動車的鴻溝非常難跨越。" 有在多家新能源車企從業近 10 年的銷售人士向 36 氪表示。
理想增程車的成功,無疑是踩準了用戶心理。" 不用改變用戶的任何燃油使用習慣,既能嘗鮮,又沒有特別大的門檻,就算沒有充電設備也能加油。" 一位銷售人士說道。
而盡管充電網絡相對成熟,但用戶開電動車出遠門仍需要提前做規劃,下 App,找充電樁、排隊等位等。上述銷售人士表示,純電車型銷售面對潛在用戶時,"80%-90% 時間都是在回答怎么充電、哪里有充電樁這些初級顧慮。"
這幾乎是所有純電車企都面臨的實際難題。新能源轉型力度大如比亞迪,2022 全年 186.85 萬輛的銷量中,插電混動車型賣超一半,比純電車型略勝一籌。
特斯拉亦在放緩。今年一季度總營收 233.29 億美元,同比增長 24%,但國內營收為 48.91 億美元,同比增幅為 5.18%,落后于整體增速。
混動車企們幾乎可以用一句 " 能加油 " 完成用戶的補能教育,進而宣講車輛特色賣點。有接觸理想汽車銷售培訓的人士向 36 氪透露,早期理想汽車銷售花費大量精力告訴用戶 " 我們是電動車 ",從而講解增程的技術構型,現在已經會坦然跟用戶表示 " 是混動,能加油,也可以充電 "。
當然,為了攫取最充分的市場," 不偏科 " 是企業戰略的基礎。理想汽車也在規劃純電車型,并計劃用超快充來打消用戶的續航顧慮,包括推出 800V 碳化硅功率模塊組成的新一代自研電驅系統、以及 4C 超級充電站及超充網絡等。
不過對于充電網絡的建設,理想的口徑似乎發生一點變化。理想汽車此前表示,到 2025 年會投入 100 億建成 3000 座 " 超充站 "。但目前最新口徑已經變成了 3000 座 " 充電場站 "。
CFO 李鐵也在財報電話會上透露,過去三年理想的資本支出達到 100 億元。" 三年為一個周期,從今年起,我們目前預計的資本支出大約為 180 億元,包括理想 4C 超級充電站建設的費用。考慮到這部分建設的支出,理想汽車或許會據此調整財務計劃。"
可見,理想對超充站的建設投入可能有所回調,其在純電道路上的態勢也并未明朗。
毫無疑問,憑借對用戶市場的準確洞察,理想汽車已經穩定吃到了增程車紅利,而 " 堅守 " 在純電市場的車企們,則可能先要熬過黎明前漫長的黑夜。
理想的 " 新對手 "
" 從我們實際戰敗車型來看,最近推廣的這款新車并沒有排到我們實際戰敗車型的前 20 名之內,理想 L8 最大的競爭對手還是特斯拉 Model Y。" 李想在財報電話會上嗆聲長城魏牌藍山。
理想汽車的銷量走勢,難免引發老牌車企的市占份額焦慮。長城汽車此前推出了魏品牌藍山 DHT-PHEV 車型,以此反擊理想汽車。有內部人士告訴 36 氪,這款車就是貼著理想 L8 來打的,連宣傳口徑上也強對標 " 家庭用車 ",而這是理想汽車的一貫標簽。此外,藍山車型整體價格比理想 L8 便宜 3 萬 -5 萬。
但似乎,魏牌藍山車型尚未對理想汽車構成太大威脅。李想也輕松回應,用戶看到競爭對手的車型之后,反而被引流進了理想汽車,從而增加了理想 L8 的訂單。
而據 36 氪了解,從理想汽車各個環節的備戰來看,的確并未把長城作為較量對手,其野心是 2025 年拿到 160 萬輛的銷售目標,競爭目標自然是新能源車龍頭比亞迪。
有業內人士告訴 36 氪,目前理想在對比亞迪的銷售服務、組織、話術培訓等做全面調研。
映射到市場目標上,李想也一貫給出了明確的數字," 二季度的核心目標是把 20 萬元以上新能源汽車市占率從 11% 提升到 13%。"
理想的銷售服務體系、產能等方面也正在快速備戰,以沖擊更高市占率。
銷售層面,李想表示,接下來理想汽車會從三個層面進發:第一,對現有僅能擺放 1~2 輛車的店面進行升級;第二,在表現和市場占有率非常好的城市,考慮建設大量綜合店,以提升整體轉化率和用戶體驗;第三個層面,針對四線城市,有效方式是在汽車城開設店面,特別是大型規模的汽車城。
" 整體的策略、覆蓋方式還是會和 BBA 類似,這些舉措已經被成熟品牌驗證了。" 李想說。
從財報信息來看,理想汽車自去年 6 月下旬至今,共擴大或優化近 50 家現有門店。截至 2023 年 4 月 30 日,理想汽車在全國已有 302 家零售中心,覆蓋 123 個城市;售后維修中心及授權鈑噴中心 318 家,覆蓋 222 個城市。
產能方面,李想透露了目前常州和北京工廠產能的具體分配。常州工廠有兩條產線,一條生產理想 L9 和理想 L8,雙班制,每月產能在 2 萬 -2.5 萬臺;另一條產線則是生產理想 L7 和理想 L8,單班生產,每月產能在 1 萬 -1.2 萬臺。兩條產線可以滿足今年三款車型的交付需求。北京工廠則用來生產純電車型,計劃產能為 10 萬臺 / 年。
理想汽車表示,到 2025 年,將形成 "1 款超級旗艦車型 +5 款增程電動車型 +5 款高壓純電車型 " 的產品布局,面向 20 萬以上市場,滿足家庭用戶的需求。
關鍵詞:
資訊 23-05-12
明星 23-05-12
明星 23-05-12
資訊 23-05-12
資訊 23-05-12
明星 23-05-12
資訊 23-05-12
明星 23-05-12
資訊 23-05-11
明星 23-05-11
資訊 23-05-11
明星 23-05-11
資訊 23-05-11
明星 23-05-11
資訊 23-05-11
明星 23-05-11
智能 23-05-11
資訊 23-05-11
明星 23-05-11
教育 23-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