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中新社北京1月12日電 (記者 趙建華)中國財政部和生態環境部近日聯合召開全國流域橫向生態保護補償機制建設推進會,天津、河北等七省(市)簽訂跨省流域橫向生態保護補償協議。
其中,湖北省、湖南省就長江干流鄂湘段(首期),云南省、貴州省、四川省就赤水河流域(第二期),河北省、天津市就引灤入津(第三期)分別簽署了流域橫向生態保護補償協議。
協議突出生態優先,強調責任共擔,由上下游省份共同設立保護補償資金,根據有關考核要求進行資金清算。同時,搭建聯防聯控、協同保護工作平臺,強化協同配合,拓寬資金渠道,推動有為政府和有效市場更好結合,促進流域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
據財政部介紹,截至目前,全國已在19個省份15個流域(河段)建立起跨省流域橫向生態保護補償機制。在該項機制的引領下,區域聯防聯控水平顯著提高,流域生態環境質量持續向好,生態保護與經濟社會發展協同共進,實現了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多贏,有效地推動了“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轉化。
另據財政部2021年公布的《支持長江全流域建立橫向生態保護補償機制的實施方案》,流域上游承擔保護生態環境的責任,同時享有水質改善、水量保障帶來利益的權利。流域下游對上游提供良好生態環境產品付出努力作出補償,同時享有水質惡化、上游過度用水的受償權利。
資訊 23-01-12
資訊 23-01-12
資訊 23-01-12
資訊 23-01-12
資訊 23-01-12
資訊 23-01-12
資訊 23-01-11
資訊 23-01-11
資訊 23-01-11
資訊 23-01-11
資訊 23-01-11
資訊 23-01-10
資訊 23-01-10
資訊 23-01-10
資訊 23-01-10
資訊 23-01-10
資訊 23-01-10
資訊 23-01-09
資訊 23-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