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產業發展現狀如何?創作熱土齊聚青島科幻人力量 每日視點

時間:2023-06-12 08:14:28 來源: 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


科幻大蛋糕,青島想象空間有幾何

《科幻產業報告》揭示產業發展現狀 創作熱土齊聚青島科幻人力量

《2023中國科幻產業報告》五月底正式發布。報告將中國科幻產業分為科幻閱讀、科幻影視、科幻游戲、科幻衍生品、科幻文旅五大板塊,重點研析中國科幻產業年度現象與發展趨勢。


(相關資料圖)

報告顯示,中國科幻產業2022年總營收877.5億元,其中科幻閱讀產業總體營收為30.4億元,科幻影片總票房為82.4億元,科幻游戲產業總營收達565億元,科幻文旅產業總營收150.3億元,科幻產業總體呈現穩中向好的發展趨勢。

科幻產業近年來熱度驟升,一方面由于《流浪地球》、《三體》等影視作品受到關注,使得影視基地、影視公司更加注重科幻題材的開發;另一方面,各個城市注意到科幻產業剛剛進入爆發期,正是介入科幻影視、科幻文旅、科幻衍生品的良好時機。

像成都今年秋季承辦了世界科幻大會,同時借助《科幻世界》雜志積累的眾多科幻文學IP吸引全國科幻作家和粉絲,使得成都成為科幻熱點城市。

青島科幻藝術協會會長葛云峰接受采訪時表示,青島有科幻影視拍攝的先發優勢,今年又有多部科幻影視項目蓄勢待發。影視人與科幻作家、數字技術公司攜手努力,有在青島構建科幻影視產業和科幻藝術產業的雙重高地的可能。

技術加持,科幻當紅

《2023中國科幻產業報告》顯示,國內科幻電影生產力進一步提升;2022年度總票房前10名中,科幻電影占據4個席位,《獨行月球》以31億元票房獲得2022年度票房亞軍。同時,科幻電影保持了良好的發展勢頭,《流浪地球2》在2023春節檔持續發力,票房突破40億大關,也顯示國內影迷對科幻題材抱有持續的關注。

青島作為《流浪地球》系列和《獨行月球》的拍攝地,本地的科幻影視也在持續發展。青島市科幻藝術協會的數據顯示,今年已經有五部科幻題材影視劇立項,“其中包含一部院線電影、兩部長篇科幻劇和兩部科幻短劇。”葛云峰介紹,6月9日在西海岸開機的電影《再見是滄海》帶有輕科幻元素,以文藝片的表達手法來凝練它的科幻品質。而《后來世界》等科幻劇集也計劃在今年下半年開機,“科幻影視是青島科幻產業比較重要的板塊,在全國也有相當的分量。像《流浪地球》《獨行月球》等影片攝制、置景都發生在青島,這樣的IP積累也是青島科幻產業的優勢所在。數以百億計的票房累計,為科幻影視上下游發展給出了強有力的支撐。”

葛云峰關注青島科幻產業發展

科幻游戲2022年度565億的總營收,展現了游戲領域與科幻IP結合的廣闊前景。實際上,科幻游戲的制作技術與科幻影視有很深的淵源,尤其在蘋果公司Vision Pro發布之后,科幻游戲與硬件技術的結合會讓玩家有革命性的體驗提升。

自由光數字科技(青島)有限公司負責人柳洪博介紹,科幻游戲的動捕技術、3D技術和角色建模都與科幻影視息息相關。“我們設計游戲角色的動作,需要人物來驅動,這跟影視虛拍實際上屬于同一模式。”自由光也是《流浪地球》、《流浪地球2》的技術合作方,“我們每年制作十余款科幻游戲,其中角色的建模、場景、實時渲染引擎等都是我們的制作領域,‘流浪地球’系列的虛擬拍攝、動捕拍攝以及片中三維角色也是我們提供方案。”

柳洪博專注于科幻影視與科幻游戲的技術結合。

在數字科技領域,青島擁有金東數創、小崔動畫等多個實力公司,影視、游戲與科技的打通,構成了青島科幻產業的硬實力。

科幻IP,創作爭先

“在科幻文學領域,青島還是比較薄弱的。”葛云峰表示,目前科幻文學以北京、上海、成都為主要陣地,成都的《科幻世界》雜志多年來發表了劉慈欣、王晉康、陳楸帆、阿缺等一大批科幻名家作品,也是漢語科幻的重鎮。西安借助西部國家版權交易中心的地位,打造了“致未來科幻文學獎”,對科幻、玄幻、奇幻等文學題材進行扶持。

青島市科幻藝術協會也參與了“致未來科幻文學獎”,嘗試發掘科幻小說領域的優質新人。科幻文學閱讀也是備受家長重視的領域,有聲讀物、數字讀物都受到少年讀者的歡迎,今年五月,“中國科幻星云獎”獲得者、青島科幻作家張靜新作《星海遷徙》正式出版,《星海遷徙》結合了《晉書》里鮫人傳說和幻想色彩,把鮫人故事延伸為海洋環境保護故事,可謂一部不可多得的中國風科幻小說。

科幻領域也是青年作家發力的領域。青島籍作家修新羽去年作為編劇之一推出了動畫科幻《黑門》,劇情里思維置換、大腦樹突神經檢修等情節既有深厚的科學知識又充滿未來感,被稱為罕見的硬核科幻佳作。畢業于清華大學的修新羽擅長把科普與科幻融合,她正在跟同學合寫一本新書,將科幻與科普內容緊密結合,“書的內容與人工智能相關。他完成科普的那一部分,把科學概念以通俗的方式跟大家分享;而我會在里面穿插一些短篇科幻,用故事把技術對生活的影響呈現出來,引發大家對未來的思考。”修新羽的作品《藍溪之水》入圍了“星光計劃”,而她的另一部科幻劇集也在制作中,預計年底或明年將與觀眾見面。在科幻產業發展如火如荼的當下,青島科幻也將迎來從文學創作、影視拍攝、游戲制作到文旅新IP的全方位提升。

修新羽:科幻是一種世界語言

評論家唐詩人指出:“修新羽用最新的科技元素來展開小說虛構,兼顧了時代性,也直面人類生活中永恒的精神難題。”作為年輕一代科幻作家,修新羽的作品集中了科幻、哲學和時代感,科幻懸疑動畫《黑門》里豐富的腦神經科學幻想、短篇小說《萬物生》里“病毒學家”哥哥與“克隆母版”妹妹的兄妹情、科幻腳本《藍溪之水》里人與礦物之間的轉換,體現了她對“科幻”題材多層面、多角度的認識。2023年,改編自修新羽作品的科幻網劇正在拍攝中,她與好萊塢的合作在持續推進,其嚴肅文學創作也碩果累累。通過科幻這一語言,修新羽持續向世界發聲。

青島籍作家修新羽作為編劇之一的動畫科幻電影《黑門》海報。

用科幻與世界對話

由八光分文化聯合藍星球科幻電影周共同發起的“星光計劃”六月份正式啟動,主辦方推出10部原創佳作開放影視改編權,發掘新人新作,助推科幻影視黃金時代的到來。修新羽《藍溪之水》、寶樹《超時空同居》等作品位列其中。

在經歷了《流浪地球》系列的成功之后,影視公司對于科幻題材的關注度顯著提升。修新羽與國內外多個影視公司保持合作,“《流浪地球2》的成功給影視業很大的信心,隨著中國影視工業的不斷發展,我們越來越有能力在視覺和技術上去呈現科幻故事了。此次星光計劃通過免費向導演、編劇提供IP作品的方式,吸引大家對科幻產業的關注。”修新羽把科幻定位為一門世界語言,“科幻是對未來的展望、對技術的推演。如今技術已經影響到了人類生活的方方面面,讓世界各地的人能夠擁有相似的技術體驗,也讓科幻更容易引起大家的共鳴。”

隨著AI技術的發展,作家如何持續為世界提供想象力資源,也成為業界關注的問題:未來的文學創作能否交給AI?修新羽介紹,目前AI仍然需要人類提供優質的語料,才能輸出內容,而AI之間互相灌注語料的效果并不好。“人類的文學創作不是熵增而是熵減,是一個不斷發明新規律的過程。這一點是目前的AI還無法做到的,不過在未來就不好說了。”

AI的出現也給創作者帶來了很多益處,“許多寫科幻的朋友用AI生成圖片,以此激發創作靈感。寫作者本來是難以看到、想象到所有細節的,但是我們可以用簡單的描述指導AI,讓它生成圖像,對我們的視覺感官產生很強的刺激,從而激發我們的文字想象力。不同藝術門類之間的跨界激發,對科幻創作來說是非常有用的。”

立足小說,多態呈現

九〇后作家修新羽在青島二中就讀時就開始發表科幻小說,獲得了《科幻世界》“少兒凡爾納”獎,隨后又在《萌芽》“新概念作文大賽”獲得一等獎,開啟了她科幻小說、嚴肅文學“雙向發展”的道路。

在清華大學讀書時,修新羽先后榮獲《解放軍文藝》優秀作品獎、第四屆老舍青年戲劇文學獎、科幻水滴獎等榮譽,她的小說科學性與文學性并重,在新生代科幻作家里保持著國際視野、科學屬性和想象力強等特色。“阿西莫夫、阿瑟·克拉克等等都是我非常喜歡的作家,但我現在更專注于自己的風格,很難說單獨受哪位作家的影響。另一方面,特德·姜給了我很大的慰藉,因為他發表的作品很少,集中于中短篇小說領域,卻憑借出色的作品質量受到了科幻界高度認可。我也是低產型、中短篇作者,所以很受他的鼓舞。”

青島作家修新羽科幻佳作不斷。

科幻影視近年來在國內熱度上升,也讓科幻迷關注到了《基地》《曼達洛人》《西部世界》《沙丘》等形形色色的國際科幻IP,而“科幻”概念的外延也不斷拓展,“在國外,科幻跟奇幻都是放在一起說的,只要作者的世界觀構架足夠清晰完整、推想足夠符合邏輯,故事就是成立的,沒必要刻意強調科幻小說中的技術性。”

一手嚴肅文學,一手科幻小說,修新羽的寫作非常有挑戰性,“我們的日常生活狀態其實始終跟科技發展息息相關,包括現在的共享單車、外賣等等,沒有技術的支撐,這些生活方式的出現是不可想象的。對科技進行展望,是每一位作家都要面對的課題。”注意到青島科幻影視的發展動態,修新羽希望與家鄉的科幻產業有深入的對接,在小說創作過程中考慮將來能夠成為更多類型的視聽產品,“雖然我寫的是小說,但未來它們或許會以更精彩、更豐富的形態與觀眾見面,這也是我非常期待的。”(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米荊玉)

關鍵詞:


閱讀排行

關于我們 加入我們 廣告服務 網站地圖

All Rights Reserved, Copyright 2004-2022 www.lun7777.cn

如有意見請與我們聯系 郵箱:317 493 128 @qq.com

粵ICP備2022077823號-5    信息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