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微速訊:“筍”這個字究竟是怎么來的?

時間:2023-04-12 09:46:35 來源: 觀察網



(資料圖片)

【本文由“天下我嘴笨”推薦,來自《國家春筍地理》評論區,標題為小編添加】

最有趣的是,今天日語里的“筍”,依然沿用漢語繁體字“筍”的寫法。這個字,從竹從旬,準確地描述了筍來自竹子,收獲保存時間不過短短一旬十天的自然與生物特征。

其實很不有趣。

第一,“筍”與“筍”并非簡化字與繁體字的關系,而是異體字的關系。

今天大陸所采用的規范字形,一部分是沿襲以往的寫法,叫“傳承字”,比如“葉音”的“葉”,從來都不寫作“葉”,就是傳承字。

一部分是用筆畫更少的字取代了以前筆畫繁復的字,比如“葉”取代了“葉”,這種簡化字往往是以前沒有出現過或者很少出現過這種用法,像“葉”作為“葉”的替代寫法,最初只是流行于蘇州等地,簡化字只是采用了這種地方性的用法。

還有一部分,則是異體字,是古時候兩種乃至多種寫法都很常見的,因為古代并沒有嚴格的規范,所以大家通常可以選擇其中一種寫法隨便寫,統計字頻的話,兩種寫法可能四六開,也可能三七開。古人采用的某個字形,今天我們則可能選用了當時它的異體字作為今天的正字。“筍”與“筍”就是異體字的關系,不要搞混了。有《通用規范漢字表》為證:

第二,按文中理解,“筍”字是從竹、從十日為“旬”會意了。但是文中不還引用了《說文解字》“筍,竹胎也”的說法么,怎么不繼續往下讀一讀?下面是:“從竹、旬聲。”《說文解字》分析字形,認為這是一個形聲字。西周金文里有一個從竹、從?的字,一般認為就是“筍”的異體,即古籍所載的古荀國。那么要論先后,至少目前所見,從?比從旬要早得多。

那一定要說是從十日一旬會意,可不可以?想說啥都沒啥不可以的,但是“四肢不勤五谷不分”的文字學者,兩千年來似乎是沒人這么說的。我也沒挖過筍,所以我也好奇,真的僅僅是十日?而不是接近十五日?如果是十五日左右,是不是要改成半月的“胖”會意了?

關鍵詞:


關于我們 加入我們 廣告服務 網站地圖

All Rights Reserved, Copyright 2004-2022 www.lun7777.cn

如有意見請與我們聯系 郵箱:317 493 128 @qq.com

粵ICP備2022077823號-5    信息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