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測試了異性戀、同性戀甚至是雙性戀的男性女性,驚奇地發現氣味竟能傳遞性別信息 | 周雯

時間:2023-04-12 08:02:38 來源: 格致論道講壇


嗅覺是位強大的巫師,

帶你跨越千山萬水,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遍歷往昔歲月。

周 雯· 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員

格致論道第91期 |2023年3月4日 北京

大家好,我是周雯,來自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從事人的嗅覺研究。

當我們想到嗅覺的時候,可能會想到花香。花朵散發出的氣味分子伴隨著吸氣進入鼻腔,讓我們感受花朵的芬芳;我們也可能會想到美酒和美食,食物散發出的氣味分子,在吞咽的過程中,會順著連通口腔和鼻腔的鼻后通路再次進入到鼻腔,接觸到位于鼻腔末端的嗅上皮,讓我們感受食物的美味。

氣味決定了喜歡和厭惡

當然,我們也可能會想到人的溫暖氣息,還有關于“男人味”和“女人味”的描述。海倫·凱勒因為失明和失聰,所以嗅覺異常地靈敏。她說:“年輕男子的氣味中有一些基本的東西,猶如火焰、風暴和咸澀的海。”

氣味能不能夠在個體間傳遞性別信息呢?我們做了一個實驗。在實驗里,我們給受試者看一個光點小人,它描述的是一個人在行進的過程中身體重要關節的運動軌跡。 可以看到,它雖然只是由十幾個點構成,數學上非常容易進行操作和變換,但它確實可以很好地體現出行走者的性別。比如,靠左邊的就是一個非常女性化的走路步態,靠右邊的是一個相當男性化的走路步態。那在這個過程里面,我們會讓觀察者做出判斷,決定這個應該是一個男性或者是一個女性。 觀察者在看這些光點小人并且做出性別判斷的時候,會不會受到氣味的影響?我們采用的氣味,一個叫做雄甾二烯酮,另外一個叫做雌甾四烯。雄甾二烯酮主要存在于男性的分泌物中,被視作是男性的化學信號,雌甾四烯主要存在于女性的分泌物中。

▲ Zhou et al. CurrBiol2014

這是我們的結果。非常有趣的是,異性戀的女性和同性戀的男性在聞到雄甾二烯酮的時候,會更傾向于把那些光點小人判斷成男性;而異性戀的男性正好相反,他們不會受到雄甾二烯酮的影響,但是在聞到雌甾四烯的時候,會更傾向于把這些光點小人判斷成女性。 我們也招募了一些同性戀、雙性戀的女性,她們的性取向相對更模糊一點。在她們身上,沒有明顯地看到雄甾二烯酮或者雌甾四烯的影響。我們就很好奇,這種對化學性別線索的解碼,到底受什么機制調控呢? ▲ Chen et al. eLife2021 催產素,又被叫做“愛的荷爾蒙”,我們的研究顯示,它以劑量依賴的方式調控了對化學性別線索的解碼。催產素由下丘腦合成,在我們的社交、繁衍行為中都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 當催產素的水平過低或者過高的時候,個體都會失去對這種化學性別線索的敏感性。嗅覺還跟情緒和記憶密切相關。可以想象,當挑選手機的時候,您面對琳瑯滿目的手機,可能并沒有明顯的好惡。我們會研究手機的各種技術參數,比如顯示屏怎么樣、內存怎么樣、攝像頭怎么樣……然后再做出選擇。 但當我們挑選香水的時候,就很難對香水的氣味做理性分析。很難說因為更偏甘菊調,或者更偏花香、麝香,所以選擇它。我們全然是憑自己的好惡,在聞到氣味的時候,就已經決定這是我喜歡、我想要的。 所以,就像海倫·凱勒所說:“氣味,瞬息即逝又難于捕捉,卻使我們的心房快樂地膨脹,或是因憶起的悲傷而收縮。”我們對氣味的反應,先天就是情緒性的。▲ 新生兒對好聞和難聞的氣味表現出不同的反應模式(Soussignanet al.,1997) 這種情緒和嗅覺之間的緊密聯系,植根于漫長的種系演化歷程中,在生命的早期就顯現出來。圖上我們能看到,當向新生兒呈現好聞或者難聞的氣味時,這些沒有什么嗅覺經驗的新生兒,就有明顯的表情和呼吸的變化。 從解剖上看,大腦里負責嗅覺加工的環路和負責情緒記憶加工的邊緣系統是高度重疊的。我們聞到的氣味進入嗅上皮以后,就可以直接傳導到嗅球。然后嗅覺信息直接到達腦內的情緒中樞——杏仁核,再進一步向下傳遞到負責編碼自傳體回憶或情景記憶的海馬體結構。 嗅覺指引著記憶與方向已完成:40% ////////// 所以,嗅覺也是開啟自傳體回憶的鑰匙。大家可能有過這樣的體會,在不經意間聞到一個氣味,忽然就想起梅雨季節,放學回家走在青石板的路上,媽媽做好了紅燒肉在等著我。所以也像海倫·凱勒說的那樣:“嗅覺是位強大的巫師,帶你跨越千山萬水,遍歷往昔歲月。” 非常神奇的是,哪怕在睡眠中,嗅覺對記憶也仍然在起作用。在睡覺的時候,我們一般不大能夠聽見正常響度的聲音。除非那個聲音特別響,會把我們驚醒。但同時,我們還要不停地呼吸,環境中的氣味分子仍然會進入鼻腔,并且被大腦記錄下來。 在2007年,有一項非常有趣的研究發表在《科學》雜志上。它讓受試者在睡前完成一個空間記憶的任務,就像“紅袖添香夜讀書”一樣,在學習時有一個背景的氣味。那在睡覺的時候,又釋放這個氣味。 ▲ Raschet al.,Science 2007 受試者第二天起來以后,如果在睡眠過程中聞到之前的背景氣味,他就對空間記憶任務的記憶保持得更好。 所以在深度睡眠中,這種背景氣味的重復暴露,可以幫助我們鞏固記憶。嗅覺除了能夠帶領我們回到過去,還有一個有趣的作用,就是可以幫我們指引空間中的方位。正如詹姆斯·奧利弗·柯爾伍德所言:“它(氣味)不需要風,能靠自己的翅膀漂移。” ▲ Wu et al.,PNAS 2020 我們在空間中行進的時候,要判斷自己是在向什么方向行進,一個非常重要的線索就是視覺光流。上面這張圖,描繪的是我們在行進過程中,落在視網膜上的這些客體的像的運動軌跡。現在你會覺得你是在向左前 方運動(以圖片中心的十字為參照)。 ▲ Wu et al.,PNAS 2020 現在又會覺得是向右前方運動。所以視覺光流是指引我們確定自己行進方向的非常重要的線索。 在我們的實驗中,觀察者在做自身行進方向判斷任務的時候,我們操縱了他鼻腔兩側聞到的氣味的濃度。我們發現,當受試者左側的鼻腔氣味濃度更高的時候,就會更傾向于認為自己在向左前方運動,反之亦然。 常言道,酒香不怕巷子深。當視覺方位線索非常模糊的時候,鼻腔兩側的氣味濃度差,可以為大腦提供方位線索,告訴我們是在接近還是在遠離氣味源。你檢測過自己的嗅覺嗎?已完成:70% ////////// 剛才說了嗅覺的種種功能,如果我們因為不同的原因出現了嗅覺的減退或者喪失的話,生活就會缺少很多滋味。 ▲ Cornelia Li for NPR 嗅覺的減退或者喪失有不同的原因。有一些是比較常見的,像是感冒、病毒感染,或是外傷、鼻炎。 ▲ Halliday et al. 2011 還有一些原因可能更為嚴重。比如帕金森病,它最早的癥狀就是嗅覺的減退,要比出現明顯的行動障礙提前4-8年。 ▲ Braak and Braak,1991 另外一種很嚴重的神經退行性疾病——阿爾茲海默氏癥,它最早的癥狀也是嗅覺障礙,出現在患者表現出空間定位困難,或者想不起來事之前。 像這類神經退行性疾病,嗅覺是緩慢喪失的,所以個體往往不知道自己的嗅覺出了問題。而且它又不像失明或者失聰,親友會注意到他好像老磕著碰著,或者叫他他聽不見,所以知道他可能出了問題。像失嗅這個事,親友也不大能夠知道,所以一個客觀的嗅覺檢測是很必要的。檢測嗅覺,一般從3個方向入手:一是檢測它的閾限,就是氣味到什么濃度的時候還能聞見;二是分辨能力,就是這兩個氣味的不同能不能夠聞出來;三是識別。臨床上最具價值的就是氣味識別測驗:你必須既能聞見,又知道這兩個氣味不同,然后才談得上從長時記憶里提取出相應的信息,告訴我這是什么氣味,比如說是蘋果的氣味。 同時,嗅覺識別測驗也深深受到經驗的影響,因為我們必須聞過這個氣味才可能識別出來,這也是一些國外的測驗不能夠直接地套用到中國本土人群的原因。比如他們熟悉的氣味包括root beer(根汁汽水),中國人沒有聞過。所以我們實驗室就做了這樣一個努力,開發了基于中國人群的嗅覺識別測驗。 我們通過大量的問卷調查,找出了中國人最熟悉而且非常有辨識度的一些氣味,比如花露水、烤紅薯、芝麻油、醬油、孜然等等。 ▲ Feng et al.,Chem Senses2019 獲得這些氣味以后,我們做了細致的全國分層采樣,并且確定了氣味識別能力的年齡常模。根據這個常模,就可以比對自己的嗅覺表現是不是顯著地低于同年齡人應有的水平,從而知道嗅覺功能是否健康。 如果你的嗅覺退步了……已完成:90% ////////// 如果嗅覺已經減退了怎么辦呢?有比較好的證據顯示,進行嗅覺訓練,用豐富的氣味刺激來訓練自己,是有可能重塑大腦的嗅覺加工環路的。所以,我們也開發了基于中國人群的嗅覺訓練的氣味集,幫助嗅覺功能的恢復。我們有一些使用者的反饋還是非常積極的。 因為前一陣的新冠感染,最近很多人體會到嗅覺喪失。新冠病毒感染最主要的神經系統癥狀就是失嗅或者嗅覺減退。為什么新冠會影響嗅覺呢?這是因為新冠病毒入侵人體要依靠兩個受體蛋白ACE2和TMPRSS2。這兩個受體蛋白都表達在嗅上皮上面的兩類細胞——支持細胞和基底細胞。 這兩類細胞對我們嗅覺感覺神經元功能的維系和發揮都是非常重要的。所以,一旦這兩類細胞的功能因為病毒受到了影響,嗅覺也就出現喪失或者顯著減退。 大部分人在經歷一兩周的短暫嗅覺喪失之后,嗅覺就恢復了。但是有少數的人,因為長期嗅上皮的炎癥,嗅覺功能沒有恢復得那么好。 如果感染之后已經轉陰了,轉陰都一個月了,還覺得自己的嗅覺沒有那么好的話,也歡迎聯系我們,加入我們的嗅覺訓練項目。這里有我們的郵件聯系方式。 我想以沃特·哈根的名言作結。他說:“你只是到此短暫停留,不要著急,不要擔心。但務必聞一聞沿途的花香。” 我就講到這里,謝謝大家! - END -

文章和演講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格致論道講壇立場。

版權說明: 未經授權嚴禁任何形式的媒體轉載和摘編, 并且嚴禁轉載至微信以外的平臺! 更多閱讀原稱“SELF格致論道”,是中國科學院全力推出的科學文化講壇,由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絡信息中心和中國科學院科學傳播局聯合主辦,中國科普博覽承辦。致力于非凡思想的跨界傳播,旨在以“格物致知”的精神探討科技、教育、生活、未來的發展。歡迎關注格致論道官網:self.org.cn,微信公眾號:SELFtalks,微博:格致論道講壇。

關鍵詞:


關于我們 加入我們 廣告服務 網站地圖

All Rights Reserved, Copyright 2004-2022 www.lun7777.cn

如有意見請與我們聯系 郵箱:317 493 128 @qq.com

粵ICP備2022077823號-5    信息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