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藥“二甲雙胍”到底能不能治療癌癥?腫瘤患者應如何服用?

時間:2023-01-31 02:26:56 來源: 醫世界


二甲雙胍問世距今已有60余年,目前是治療2型糖尿病首選的降糖藥物。

在人體內,二甲雙胍主要在小腸上端和十二指腸部位被吸收,之后迅速分布到胃腸道、肝臟、腎臟和胰腺等組織中,其轉運進入細胞均需要有機陽離子轉運體的參與。二甲雙胍不同于其他藥物,不經過肝臟代謝,也無法通過肝組織或膽汁進行排泄,主要以原始形式從腎臟消除。

二甲雙胍最常見的不良反應為輕度到中度的胃腸道不適,且常具有自限性,二甲雙胍最嚴重的不良反應為乳酸中毒,但治療人群中罕有發生。60多年的臨床經驗和試驗數據表明,二甲雙胍是一種不良反應少、臨床安全風險低的藥物。


(資料圖片)

近年來,二甲雙胍除降糖作用之外的其他作用被逐漸認識,如改善脂代謝、減肥、抗衰老、保護大腦功能、減慢認知衰退、降低癡呆風險及抗腫瘤作用。

其中對于合并糖尿病的腫瘤患者,二甲雙胍具有降糖與抗癌的雙重作用;對于不合并糖尿病的腫瘤患者,二甲雙胍是否可通過調節代謝發揮抗癌作用及其相關機制被廣泛關注。

那么,腫瘤患者能不能服用二甲雙胍進行抗腫瘤?應該如何服用?

醫世象結合中國抗癌協會腫瘤內分泌專業委員會最新編撰的《二甲雙胍輔助治療合并2型糖尿病的惡性腫瘤患者的專家共識(2022年版)》,講一講“腫瘤患者如何服用二甲雙胍”。

目前,多項研究表明,二甲雙胍單藥或聯合放化療可以降低多種惡性腫瘤的復發率、轉移率、腫瘤相關性死亡率及全因死亡率,提高腫瘤患者的生存率。

同時,由于腫瘤細胞對多種化療藥物會產生多重耐藥,二甲雙胍可以降低或逆轉腫瘤的多藥耐藥。研究發現,二甲雙胍還可以使對標準化療藥物耐藥的腫瘤細胞重新敏感,在乳腺癌研究中發現二甲雙胍通過AMPK/mTOR信號轉導通路改變多藥耐藥特征,使乳腺癌細胞對5-氟尿嘧啶、阿霉素和紫杉醇重新敏感。二甲雙胍還能提高癌細胞對放療的敏感性。研究表明,食管鱗癌患者接受放療和二甲雙胍治療后,預后有所改善。

二甲雙胍的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除應用于糖尿病治療領域外,還應用于治療多囊卵巢綜合征和肥胖,即使在非糖尿病患者中單獨使用也不增加低血糖的發生風險。其胃腸道反應多為一過性,不會導致腎臟損害,長期使用不增加高乳酸血癥和乳酸酸中毒的風險。

二甲雙胍可用于預防肥胖人群發生乳腺癌和子宮內膜癌,減少結直腸息肉患者進展為結直腸癌的風險。二甲雙胍可以提高惡性腫瘤對化療藥物的敏感性,減少耐藥,二甲雙胍聯合化療可以提高腫瘤化療的敏感性。中國尚未在說明書層面批準二甲雙胍用于非糖尿病患者。

推薦意見1

腫瘤患者在明確診斷糖尿病前期(空腹血糖≥6.1 mmol/L或7.8 mmol/L≤糖負 荷后2 h血糖<11.1 mmol/L)或明確診斷糖尿病時,在排除二甲雙胍使用禁忌證后,推薦盡早開始二甲雙胍治療(中等質量證據,強推薦);

未開始二甲雙胍治療的T2DM患者,在發現腫瘤初期,排除二甲雙胍使用禁忌證后,推薦盡早開始二甲雙胍治療,已開始二甲雙胍治療的T2DM患者,在發現腫瘤初期,推薦繼續使用二甲雙胍治療(中等質量證據,強推薦)

-01-

二甲雙胍與乳腺癌

有研究評估了接受二甲雙胍治療的乳腺癌患者的癌癥發病率,發現二甲雙胍對乳腺癌有預防作用,將二甲雙胍應用于中國肥胖的未絕經女性,與乳腺纖維化分級及病理學活檢陽性的降低有關,提示生活方式聯合二甲雙胍可能在中國肥胖未絕經女性的乳腺癌預防方面發揮一定的作用。

一項基于美國監測、流行病學和最終結果(SEER)數據庫的回顧性隊列研究顯示,在已確診的Ⅰ ~ Ⅱ期乳腺癌患者中,二甲雙胍分別將二次乳腺癌事件發生風險、乳腺癌復發風險和乳腺癌死亡風險降低了28%、31%和49%。一項meta分析顯示,二甲雙胍將乳腺癌患者的全因死亡率降低了45%。

一項亞人群分析發現,使用二甲雙胍與ER陽性腫瘤和較少的HER2陰性腫瘤的發生風險降低有關。

推薦意見2

在合并糖尿病且排除二甲雙胍使用禁忌證的情況下,優先推薦ER陽性/HER2陰性的乳腺癌患者使用二甲雙胍(中等質量證據,強推薦)。

對于非糖尿病患者,在充分知情同意的情況下,ER陽性/HER2陰性的乳腺癌患者可使用二甲雙胍(低等質量證據,弱推薦)。

-02-

二甲雙胍與肺癌

二甲雙胍可提高非小細胞肺癌(NSCLC)和小細胞肺癌(SCLC)患者的生存率。二甲雙胍與肺癌發病率和死亡率呈劑量-反應關系,在二甲雙胍的累積使用時間和每2年間隔累積定義的每日劑量≥547.5 mg的參與者中這些關聯尤為明顯,且較非糖尿病患者顯著。

Meta分析顯示,二甲雙胍治療可顯著提高肺癌患者的生存率,將肺癌進行亞型分層,發現未分化癌、NSCLC和SCLC的總生存率HR分別為0.78、0.73和0.51。

推薦意見3

在合并糖尿病且排除二甲雙胍使用禁忌證的情況下,推薦肺癌患者可優先使用二甲雙胍輔助治療(中等質量證據,強推薦)。

對于非糖尿病和高血糖的情況,尚不推薦應用于肺癌人群中(低等質量證據,弱推薦)。

-03-

二甲雙胍與結直腸癌

二甲雙胍可使結直腸癌縮小,抑制其增殖。一項在47351例糖尿病患者中進行的隊列研究證明,長期使用二甲雙胍與結直腸癌的發生風險呈負相關,特別是在男性患者中的發生風險更低。

在一項Ⅲ期隨機臨床試驗中,1年的小劑量二甲雙胍(250 mg/d)治療可減少息肉切除術后無糖尿病患者的結直腸癌癌前病變的數量和患病率,如息肉和腺瘤。

在放療期間對結直腸癌患者使用二甲雙胍可以增強放療效果。

推薦意見4

在合并糖尿病且排除二甲雙胍使用禁忌證的情況下,推薦結直腸息肉切除術后使用可耐受的最大劑量二甲雙胍(中等質量證據, 強推薦);

糖尿病合并結直腸癌患者,推薦常規使用可耐受的二甲雙胍最大劑量(中等質量證據,強推薦),而結直腸癌術后患者不推薦也不反對使用二甲雙胍(低等質量證據,強推薦)。

對于非糖尿病和高血糖的情況,尚不推薦對結直腸癌人群使用二甲雙胍(低等質量證據,強推薦)。

-04-

二甲雙胍與前列腺癌

推薦意見5

不建議在非糖尿病和高血糖前列腺癌患者嘗試使用二甲雙胍(低等質量證據,強推薦);

而對于前列腺癌合并T2DM的患者,若無二甲雙胍使用禁忌證,推薦常規使用二甲雙胍 (中等質量證據,強推薦)。

-05-

二甲雙胍與胃癌

研究發現,接受二甲雙胍治療的T2DM患者胃癌風險低于未接受二甲雙胍治療的T2DM患者;二甲雙胍可以顯著降低胃癌風險,特別是當病程超過兩年的患者。在根除幽門螺桿菌的糖尿病患者中,二甲雙胍治療與較低的胃癌風險有持續時間和劑量依賴性。

2020年,一項二甲雙胍與糖尿病患者患胃癌風險的回顧性研究顯示,不服用二甲雙胍的胃癌累積發生率最高,而使用二甲雙胍的非糖尿病組則最低,使用二甲雙胍的糖尿病患者患胃癌的風險較低。這些臨床研究均證明二甲雙胍可以降低胃癌發病風險。

推薦意見6

在合并T2DM且排除二甲雙胍使用禁忌證的情況下,推薦在胃癌治療常規方式如 根治性手術、姑息性手術、化療、靶向治療、放 射治療、介入治療、射頻治療等治療效果欠佳的 時候,聯合可耐受最大劑量的二甲雙胍輔助治療 (中等質量證據,強推薦)。

對于非糖尿病和高血糖的情況,尚不推薦對胃癌人群使用二甲雙胍 (低等質量證據,強推薦)。

-06-

二甲雙胍與肝癌

服用二甲雙胍的T2DM患者的原發性肝癌風險降低。

一項前瞻性隊列研究發現,與其他降糖藥物相比,二甲雙胍可降低原發性肝癌風險。

二甲雙胍聯合放療可延長原發性肝癌的OS。

經過二甲雙胍治療的T2DM患者肝癌的發病率顯著下降,但二甲雙胍對非糖尿病的肝病患者中肝癌預防的影響探索極少。

推薦意見7

在合并糖尿病且排除二甲雙胍使用禁忌證的情況下,推薦肝癌患者常規使用可耐受最大劑量的二甲雙胍(中等質量證據,強推薦);

不推薦非糖尿病的肝癌患者常規使用二甲雙胍(低等質量證據,強推薦)。

-07-

二甲雙胍與子宮內膜癌

子宮內膜癌是女性第五大常見惡性腫瘤,而1型子宮內膜癌比2型子宮內膜癌更常見,預后更好,2型子宮內膜癌分化較差,侵襲能力強,轉移快。

二甲雙胍對子宮內膜癌的發生率、臨床結局和生存期有潛在的益處,二甲雙胍治療可降低子宮內膜癌患者的死亡風險,提高合并糖尿病的子宮內膜癌患者的生存率,同時還可以輔助化療。

孕激素治療是AEH或早期子宮內膜癌的育齡女性中推薦的保留生育能力的治療方式,二甲雙胍聯合黃體酮治療的女性患者比單獨使用黃體酮上述疾病復發率更低,但緩解率、臨床妊娠率及活產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推薦意見8

在排除二甲雙胍使用禁忌證后,子宮內膜癌合并T2DM患者,推薦使用可耐受最大劑量的二甲雙胍(中等質量證據,強推薦);

對于AEH或早期子宮內膜癌的育齡女性,無論是否合并糖尿病,在孕激素治療的同時,排除二甲雙胍使用禁忌證后,在充分知情同意的情況下,推薦聯合使用可耐受最大劑量的二甲雙胍(中等質量證據,弱推薦)。

對于非糖尿病的1型子宮內膜癌患者,不推薦也不反對使用二甲雙胍(低 等質量證據,弱推薦)

對于非糖尿病2型子宮內膜癌患者,不推薦使用二甲雙胍(低等質量證據,弱推薦)。

-8-

二甲雙胍與其他惡性腫瘤

推薦意見9

糖尿病合并惡性腫瘤患者常規使用可耐受的最大劑量二甲雙胍,成人普通片可用的最大劑量為2550 mg/d,緩釋劑型推薦最大用量為2000 mg/d(中等質量證據,強推薦)。

不推薦也不反對非糖尿病患者使用二甲雙胍(低等質量證據,弱推薦)。

-09-

二甲雙胍聯合化療

腫瘤細胞經常對使用的多種化療藥物產生多重耐藥,二甲雙胍可通過多種機制在聯合治療中增強化療藥物的療效,顯著提高化療藥物敏感性,并克服對化療藥物的耐藥性。

推薦意見10

推薦惡性腫瘤合并糖尿病患者化療時聯合小劑量起始二甲雙胍治療,同時密切監測肝腎功能和不良反應(中等質量證據,強推薦)。

-10-

二甲雙胍聯合放療

Rao等研究發現,二甲雙胍可以提高癌細胞對放療的敏感性。

Storozhuk等研究發現,二甲雙胍能增加體外對NSCLC的放射敏感性。食管鱗癌患者在接受放療和二甲雙胍治療后,預后有所改善。

在Ⅲ ~ Ⅳ期頭頸部鱗狀細胞癌患者中,二甲雙胍與順鉑聯合外照射治療也正在進行Ⅰ/Ⅱ期臨床試驗,階段數據報告顯示,其可通過阻斷細胞生長所需的關鍵酶,誘導腫瘤細胞死亡,縮小腫瘤病灶。

推薦意見11

惡性腫瘤合并糖尿病患者放療時聯合最大可耐受劑量的二甲雙胍,同時密切監測肝腎功能和不良反應(中等質量證據,強推薦)。

推薦意見總結表

二甲雙胍使用禁忌證與不良反應

二甲雙胍使用禁忌證包括:

1. 中度和嚴重腎衰竭或腎功能不全[肌酐清除率(CrCl)<45 mL/min或估算的腎小球濾過率(eGFR)<45 mL/(min · 1.73 m2)];

2. 可造成組織缺氧的疾病(尤其是急性或慢性疾病的惡化),如失代償性心力衰竭、呼吸衰竭、近期發作的心肌梗死、休克;

3. 嚴重感染和外傷、外科大手術、低血壓等;

4. 已知對鹽酸二甲雙胍過敏者;

5. 急性或慢性代謝性酸中毒,包括有或無昏迷的酮癥酸中毒(需用胰島素治療);

6. 酗酒者;

7. 接受血管內注射碘化造影劑者,可暫時停用本品;

8. 維生素B12、葉酸缺乏未糾正者。

二甲雙胍常見不良反應包括腹瀉、惡心、嘔吐、胃脹、乏力、消化不良、腹部不適及頭痛,多發生于治療早期,多數患者可耐受。

隨著治療時間的延長,上述不良反應可基本消失。小劑量開始,逐漸增加劑量或改用二甲雙胍緩釋制劑是減少不良反應的有效方法。

以上內容就是二甲雙胍抗腫瘤治療的一些建議,服用前請遵守遺囑,不得擅自服用。

本文由醫世象 佐羅整編,轉載請聯系授權。

引文本文:

中國抗癌協會腫瘤內分泌專業委員會. 二甲雙胍輔助治療合并2型糖尿病的惡性腫瘤患者的專家共識(2022年版)[J]. 中國癌癥雜志, 2022, 32(11): 1121-1132.

攜手抗癌

在與癌癥的斗爭過程是漫長并痛苦的。抗癌路上,與醫生或者癌友之間的交流,可以給到患者或家屬一些治療的幫助和心靈的慰藉;我們建立了各個癌種的援助群,希望能夠給到各位些許幫助。目前有肺癌、乳腺癌、肝癌、結直腸癌、胃癌、胰腺癌等援助群。

有需求的患者或家屬以及愿意提供幫助的醫護朋友可申請加群,群管理人員微信:13023252650,請添加時備注癌種+身份(患者或醫護)

關鍵詞: 神藥二甲雙胍到底能不能治療癌癥腫瘤患者應如何服用 二甲雙胍


閱讀排行

關于我們 加入我們 廣告服務 網站地圖

All Rights Reserved, Copyright 2004-2022 www.lun7777.cn

如有意見請與我們聯系 郵箱:317 493 128 @qq.com

粵ICP備2022077823號-5    信息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