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尋中衛黃河古瓷的前世今生 滄海桑田顯魅力

時間:2023-08-14 19:28:19 來源: 騰訊網


下河沿,又名老窯溝,在沙坡頭區常樂鎮境內,是一個寫滿故事,很有年代感、歷史感的地方。

今年82歲的候振代有時間就會來老窯溝轉轉,雖然老窯溝昔日熱鬧的景象一去不返,但在千百年的積淀和孕育中成就了一個從中衛走向世界的陶瓷制造企業。


【資料圖】

從2018年開始,位于常樂鎮的寧夏科豪陶瓷科技有限公司就與哈薩克斯坦·阿拉木圖EBM公司進行陶瓷產品進出口交易,標志著中衛陶瓷產品走出國門、走向世界。

這家陶瓷制造企業在中衛大地上吸收了傳統陶瓷文化精髓,采用當代最先進的陶瓷工藝,正充滿自信地積極拓展國內國際市場。

這是中衛陶瓷業的跨越式發展,亦是千百年來中衛陶瓷傳承發展的夢想。

閱覽中衛歷史文化,黃河古瓷發展讓人又喜又驚。

從考古發現的海原菜園遺址、宣和林場漢代窯址、下河沿漢代瓦窯遺址、下河沿元代瓷窯遺址等,表明從新石器時代起,中衛就有制陶的生產活動。

候振代出生在下河沿,對中衛的陶瓷發展了熟于心。在候振代的帶領下,記者來到下河沿窯址。寂靜的山溝里,滿地的陶瓷碎片、煤渣和面目全非的窯爐,無聲地訴說著中衛陶瓷制造的前世今生。

候振代告訴記者,上下河沿有大量的優質陶土,附近礦區有豐富的煤炭充當燃料,成為燒制陶瓷的理想場所。

“解放前夕,這里有寧、侯、張、劉等家族及生產隊的十幾個陶瓷制造作坊,雖然受交通、生產工具等各種因素制約,所產陶瓷日用品雖然數量有限,但中衛陶瓷制造是西北沿黃一帶重要的生產地,因此供不應求。”候振代說,生產的陶瓷,除了用驢車馱運到附近村莊售賣外,還可以依靠上下河沿便利的黃河水運碼頭,通過船、羊皮筏子將陶瓷運往全國各地。

新中國成立后,隨著生產力的逐步提高和科技的進步,陶瓷制造也從純手工開始走向半機械化。在下河沿第二代陶瓷制造窯爐遺址, 淘汰了的陶缸砌筑成的農家院墻成為最醒目的風景。

據《中衛縣志》記載, 1954年先后,手工私營制陶作坊組建為生產合作社,并于1958年改建為原中衛縣陶瓷廠,國家投資百萬資金,建成半人工、半機械化生產線,陶瓷產業實現了跨越式發展。

常樂鎮政府辦公室主任高風琴介紹,上世紀五十年代起,陶瓷作坊陸續從山里搬到山外,組成了陶瓷制造合作社和陶瓷廠,集中生產民用陶瓷器皿。

“一業興帶動百業旺。五十年代至七十年代左右,是中衛陶瓷制造業最輝煌的時期,周邊還吸引了很多商販通商買賣。”高風琴回憶,當時職工宿舍、電影院、銀行、糧站、衛生院、商店、餐館等設施一應俱全,其繁華景象被當地群眾稱為“小香港”。

步入21世紀,受到日用器具的豐富和企業改制等多重因素的影響,縣陶瓷廠逐漸走向下坡路,直至停產荒廢。2000年,原中衛縣陶瓷廠破產。70多歲的李世煜是陶瓷廠最后一任廠長,每次來到縣陶瓷廠遺址,都一臉的惋惜和無奈。指著上了鎖的廠房大門,他重復著一句話:“好光景一去不返,新建的機械化隧道窯生產線還沒運營呢,陶瓷廠就關門了。”

一個企業倒下不代表一個產業衰落。相反,經過一代代陶瓷從業者傳承、發揚、奮進、開拓和創新,中衛陶瓷制造開辟出了更為廣闊的新天地,書寫出令人矚目的新輝煌。2000年,寧夏科豪陶瓷公司收購了當地的陶瓷廠,發展至今,其打造的全國高標準高效節能環保型現代化生產線,滿足了各種規格的高端巖板、大板生產,旗下擁有多個品牌,已成為西北地區最具實力、產品結構最為豐富的陶瓷公司。

除科豪陶瓷公司外,憑借對陶瓷制造的濃厚興趣和文化傳承,民間的許多老手藝人采用豐富的黃河釉彩和溫度恒定的電窯,在傳承中發揚光大,讓這一承載黃河文明“根”與“魂”的陶瓷再放光彩。

黃河文化引領著華夏文明的融合發展,承載著華夏文明的集體記憶,蘊含著中華民族的精神之根與力量之源,是眾多炎黃子孫的心靈故鄉。近年來,中衛市創新實施以“守護黃河根脈”為主題的傳承黃河文化基因、延續中華歷史文脈推進工程,統籌推進黃河文化宣傳闡釋和推廣展示、黃河文化遺產傳承創新和活化利用、黃河印象品牌打造和推廣提升等工作,為黃河古瓷產業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

近幾年來,中衛黃河古瓷頻頻亮相國內國際各種文化產業博覽交易場所并大放異彩。展出的黃河古瓷古色古香,繼承了千百年的燒制工藝,并融合美術、書法、雕塑等傳統優秀文化和民間技藝,收獲了眾多訂單和長期的戰略合作協議及代理簽約。

守正、知所來;創新,明所往。黃河古瓷是黃河文化遺產的富礦,是老祖宗留給中衛這片土地上的寶貴遺產。肩負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建設的使命,挖掘黃河文化,接續千年窯火,讓每個充滿制瓷人心血和情懷的黃河古瓷延續發展,帶給每一個華夏兒女來自黃河母親的祝福。

▌作者:全媒體記者 馬進軍 牛國軍 文/圖

來源:中衛日報

猜你喜歡

1.注意!寧夏公開征集醫保領域腐敗問題線索

2.16萬彩禮曾讓中衛這個小伙幾近尷尬

3.放假通知!連休8天

4.懸賞公告|中衛人注意!有這些人相關線索的請及時舉報......

5.防溺水之歌——中衛市防災減災科普體驗教育基地

關鍵詞:


關于我們 加入我們 廣告服務 網站地圖

All Rights Reserved, Copyright 2004-2022 www.lun7777.cn

如有意見請與我們聯系 郵箱:317 493 128 @qq.com

粵ICP備2022077823號-5    信息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