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鳥急飛 萬霖碰壁

時間:2023-08-04 08:19:14 來源: 一視財經


01

作者丨曉宇

編輯 | 西貝


(資料圖片)

菜鳥集團終于邁出了最關鍵的一步。

6月28日,在全球智慧物流峰會上,菜鳥集團正式宣布推出自營快遞業務“菜鳥速遞”。馬云曾經“阿里永遠不做快遞”的宣言有了更多的模糊空間,菜鳥的物流網絡也扎入了快遞市場的更深層。

此前,阿里巴巴在財報中披露,菜鳥探索上市,預計在未來12-18個月內完成,菜鳥后續的一切動作都在為此做準備。如今,菜鳥速遞的箭已上弦,各方虎視眈眈。京東物流背靠京東商城,三通一達依托淘寶天貓,極兔則站在了拼多多的背后,菜鳥速遞的出現無疑將打破原有的格局,

我們從不懷疑菜鳥的強大和底氣,但“智者以他人挫折為鑒,愚者必自身碰壁方知覺”。這場硬仗,萬霖將如何破壁?

01

菜鳥速遞究竟在卷誰

根據菜鳥CEO萬霖的介紹,菜鳥速遞以“性價比”為Tag,打造“高質量的快遞市場”。從推出的三大重點分層產品來看,優選倉配使用的是菜鳥的自營倉庫以及自營快遞菜鳥速遞。

6月28日,菜鳥速遞與客戶進行了現場簽約,其中包括認養一頭牛、青島啤酒、添可、歐珀萊、銀泰百貨等客戶,同時盒馬和天貓超市的相關負責人也以客戶代表的身份亮相簽約現場。

菜鳥瞄準“品質快遞”業務,實現“最快半日達”的時效,將攬收的截單時間延長至晚上22點,一件也攬收,并且針對用戶對“送貨上門”的需求,菜鳥速遞作出了“不上門必賠”的服務承諾。

此外,菜鳥服務的矩陣將覆蓋大件、中小件和微小件等全重量級包裹,在談到“普惠價格”時,菜鳥集團CEO萬霖推出了智選倉配、經濟倉配服務,強調“中小商家也用得起”。

目前,菜鳥速遞覆蓋了全國近300個城市,全國站點數量5000+,7500條運輸線路,服務產品包括B2C倉配(一站式到門店、多種運力靈活調度、精準送達)、B2C家裝(2小時準時達、送裝一體)、B2B城配(當日攬當日配、點對點攬收)和B2B干線(整車、零擔)。

在近三百個城市,菜鳥提供晚到、破損必賠,不上門必賠,在途攔截和在途更改目的地等五個100%承諾。

對快遞企業來說,送貨上門始終是一道難題。為了解決“最后一公里”難題,菜鳥又打造了菜鳥驛站和快遞柜等基礎設施。數據顯示,2022年我國包裹累計完成1391億件,平均每天包裹3.8億件,對物流的精細化運營和末端管控都提出了較高的要求。

在“卷”向國內的同時,菜鳥國際業務也在“卷”海外。萬霖表示,菜鳥將聯合速賣通在今年年內正式推出“全球五日達”國際快遞快線產品,從重點國家市場開始,逐步讓跨境包裹實現5個工作日送達。

以歐洲市場為例,在速賣通Choice頻道下單的西班牙消費者,可享受“9日必達,晚到必賠”的物流承諾;此外,菜鳥在西班牙、法國、波蘭三國部署了上千組自提柜,并與DHL在波蘭成立合資公司,旨在建成波蘭最大的自提網絡,不斷提升全鏈路物流時效。

如此來看,菜鳥速遞的定位就像是京東、順豐和三通一達的結合體。這種電商+物流的模式使得菜鳥速遞與阿里系電商物流體系的緊密銜接,體量更輕,但追求運轉效率更高,這一切能如愿嗎?

02

業績承壓下沉不易

菜鳥速遞并非菜鳥第一次涉足國內快遞落地配送。從六年前起,菜鳥就已有了搭建落地配網絡,支撐天貓超市等阿里內部自營業務發展的動作,丹鳥直送就是此前菜鳥自營的快遞業務。

2022年8月,菜鳥將“丹鳥”改名為“菜鳥直送”,將送貨上門服務從天貓超市擴大到天貓國際業務。同年10月,菜鳥宣布投入10億元進軍大件快遞送裝領域,并建立一支1萬人規模的末端送裝師傅團隊。很快,淘寶上中小商家開始用菜鳥直送異地發貨。

“菜鳥速遞”即來自于“丹鳥直送”的升級。在丹鳥落地配網絡上,又擴充了網點、搭建了跨省的干線運輸、轉運中心等基礎設施,升級為全國性的快遞。

菜鳥集團CEO萬霖表示,“中國快遞市場發展得足夠快、也足夠大,需要物流行業提供多層次的供給,菜鳥希望打造更具性價比的品質服務,滿足商家不斷出現的新需求”。

2023年3月28日,阿里啟動“1+6+N”組織變革,將各子公司全面做輕、做薄。菜鳥反應非常迅速,直接把已經做了自營自建6年的落地配網絡推向市場。

不過,菜鳥速遞的前身丹鳥并沒有取得很好的成績。

2022年,菜鳥凈利潤達到29.24億元,同比2021年的凈利潤3.17億元增長近822%;2022年,菜鳥營收為83.84億元,而2021年營收達到96.09億元。

相比之下,2022年,圓通營收535.39億元,同比增長18.57%;實現歸母凈利潤39.20億元,同比增長86.35%;韻達營收474.34億元,同比增長13.65%;歸母凈利潤14.83億元,同比微增1.62%;申通營收336.71億元,同比增長33.32%;歸母凈利潤2.88億元,同比增長131.64%。

業績承壓之下,菜鳥究竟能做到多大體量,尚為未知數。

03

何枝可依

菜鳥自身強大的快遞網絡、技術基礎,以及背靠阿里的雄厚資金,都是其宣布自營快遞的底氣所在。然而,過去十年,不止菜鳥在成長,整個快遞行業都在迭代升級,如果菜鳥繼續把阿里作為靠山,亦會使得其上市之路蒙上一層陰影。

在財務層面,短期內扭虧并非易事,虧損居高不下也是菜鳥IPO要面對的更為嚴峻的挑戰。2023年第一季度,菜鳥的EBITA仍為負數,為-3.19億元,雖然比去年同一時期有所收窄,但仍未擺脫虧損。

海外業務也提供了物流解決方案(包括中國貨物攬收、國際干線、海外支線服務,以及海外最后一公里配送服務)。這些資本支出必然帶來高額的折舊費用。菜鳥必須面對來自UPS,FedEx,DHL以及順豐國際等巨頭的競爭。

目前,菜鳥已經正式啟動上市計劃,預計在未來12到18個月內完成上市。據胡潤全球獨角獸榜顯示,菜鳥躋身全球前十,即時估值約為1850億元,幾乎相當于極兔(1050億)和貨拉拉(900億)之和,高居物流行業榜首。

極兔橫空出世,短短四年吞并百世,收購豐網,沖刺港交所;京東也補全業務收購德邦。如今,電商行業已進入存量競爭時代,各大物流企業早從此前的“價格戰”轉向了“服務戰”。

作為全國唯二估值超千億元的快遞企業——菜鳥的成長對行業具有風向標的意義。毫無疑問,菜鳥集團自營快遞的推出,對于現有的快遞市場無疑是一次重大的沖擊。

菜鳥要想獲得更大的發展,就必須主動站在阿里之外,這個“外”不僅包括戰略思維,還包括業務本身的發展,即在阿里之外的電商領域,尋找阿里無法提供的增量,走出自己的道路。

關鍵詞:


關于我們 加入我們 廣告服務 網站地圖

All Rights Reserved, Copyright 2004-2022 www.lun7777.cn

如有意見請與我們聯系 郵箱:317 493 128 @qq.com

粵ICP備2022077823號-5    信息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