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萬億量化精細化“內卷”
頭部效應之下小私募生存之道
(資料圖)
經過幾年的狂飆之后,1萬多億的量化私募行業也進入到規模增速減緩的“內卷期”,有私募表示發展的“田園式時代”結束,進入到“精細化時代”,競爭更加激烈。一個明顯的現象是近期有10多家量化私募聯名舉報一家頭部量化私募。
對于量化私募未來的發展,多家受訪私募和三方機構表示,經過2019年到2021年的大發展,量化私募規?;蛞堰_1.5萬億元,目前已進入一個增速趨緩的階段,未來行業更需要高質量發展,行業競爭會更精細化,大量化私募在人才、算力和數據方面具有優勢,頭部效應逐漸顯著;小私募需要更加努力,如果有獨特小而美的特定策略也能有一定空間,且具有策略容量內“規模小”優勢。
行業規?;蜻_1.5萬億
量化進入精細化新時代
經過幾年狂飆突進之后,量化私募的發展速度有所放緩,多家受訪私募和三方機構表示,在達到1萬多億之后,行業未來仍然有發展空間,但未來增速可能已經不再像前幾年,未來將是更精耕細作地發展,行業從狂飆時代進入精細化發展新時代。
根據券商相關數據,截止2022年底,量化私募管理人整體資產規模已經達到約為1.5萬億元,占證券市場交易量大約為五分之一。對于量化私募的發展,因諾資產也告訴,量化私募的整體規模預估在1-1.5萬億之間,量化投資發展最快的時間是2019-2021年,從千億體量發展到萬億規模。一家百億量化私募表示,2022年備受考驗的市場行情下,量化私募保持了相對穩定的規模,同時,也提升了其在證券私募中的份額占比。
對于量化私募此前快速發展,黑翼資產創始人鄒倚天也向記者表示,行業規模的快速增長得益于過去幾年投資者逐漸認可權益市場的投資價值,加上對沖工具不斷豐富,機器學習、深度學習等AI技術的爆炸,使得量化私募管理人的策略和技術日益成熟,進而帶來超額收益的明顯提升。因諾資產也表示,量化私募大發展的主要原因是,在量化投資的紅利期,行業的超額收益很高,同時,各量化機構主推的指數增強產品趕上了指數連續上漲的三年牛市。在此之后,量化投資進入了穩定發展期。
排排網財富合伙人項目負責人孫恩祥表示,量化私募行業快速增長是以結果導向的趨勢。受疫情、國際局勢等多方面因素影響,近兩年市場波動加劇,行業風格切換迅速,主觀策略產品表現參差不齊但整體不及預期。波動較高的市場中,量化私募憑借大幅跑贏指數的α收益獲得投資者廣泛關注。
在高速發展之后,多家受訪私募都表示行業發展將進入穩定的“精細化時代”,未來發展更注重“質”。啟林投資直言,量化私募行業已經過了高速增長期,逐步進入高質量穩步發展階段,行業規模很難再像前幾年一樣每年幾倍的快速增長。匯鴻匯升投資也認為,量化領域的未來確實會逐步進入精細化發展的模式。
鄒倚天認為,隨著行業發展和競爭加劇,量化行業已經從“田園時代”進入到“精細化時代”。管理人需要對數據處理、因子挖掘、收益預測以及交易執行等各個環節都要進行精細化打磨,需要在研發、人才、算力等各方面都持續進行高投入,通過更精細化地挖掘阿爾法才能獲取相對理想的超額收益。穩博投資也表示,從近期的監管方向來看,未來可能會更重視私募管理人的“質”,而不是“量”。
好買基金研究中心研究員張凱表示,國內的量化管理人在策略框架上和海外成熟對沖基金已經沒有大的差異,頭部管理人已經進入了精細化迭代的階段,未來短期在框架上已經很難有大的突破,當前的策略迭代力求在各個模塊上做到更精細、更突出。
匯鴻匯升投資表示,隨著量化私募行業規模的不斷擴大,對市場整體超額收益的獲取帶來了一定的壓力,隨著越來越多的聰明資金進入市場,量化私募的超額收益率逐漸下降。受訪的百億量化私募表示,隨著市場有效性逐步提升,超高的超額收益理論上無法能長期存在。整體的超額收益回歸至合理區間。
雖然增速有所放緩,不過量化私募的發展仍然被看好,朝陽永續基金研究院研究總監、向日葵投資FOF研究總監尹田園表示,量化私募增速有所緩和,但仍處于成長階段。穩博投資也表示,根據觀察,目前量化交易在每日交易的市占率大約在20%-25%,同歐美相比還有比較大的差距,目前量化行業依然有超額紅利,而未來隨著規模不斷擴大,紅利一定會慢慢消失。
頭部效應顯著
小私募需要努力發揮獨特優勢
隨著行業進入精細化發展時代,策略持續迭代能力,人才、算力、數據等投入要求越來越大。多家機構表示,未來量化私募頭部效應將更加明顯,不過小私募憑借獨特的小而美的策略也有發展空間,且在策略容量有限的情況下,小私募具有“規模小”優勢。
鄒倚天認為,相對成長型的量化管理人來說,大型量化私募在人才、投研、技術、風控、業績、合規、運營、文化等各方面都有長期很深的積累優勢。未來,行業比拼的是綜合實力,頭部效應也會越來越明顯。張凱也表示,大型的量化私募的策略整體來講穩定性更強,團隊和體系的完備性確保了策略的分散化,配合上嚴謹的風控體系,整體對于市場風格切換的適應性更強,長期會處在一個相對有競爭力的同行業分位上。
一位百億量化私募表示,根據券商的統計,2022全年各規模區間管理人旗下的指增產品,平均來看皆跑贏了指數(中位數收益率高于主要指數收益率);整體上,100億以上管理人的指增產品平均收益情況更好、業績差異性更小。量化投資的研究體系非常龐大,且隨著AI等技術深入應用于投資各環節,需要依靠團隊更細致的分工和更專業的人才進行深入研究,才有可能長期做好量化策略的迭代。大型私募在團隊規模、設施配套、精細化分工、研究投入等方面,往往已建立起護城河,在相對確定的基本盤以外,更有余力進行前瞻性的技術探索。此外,大型量化私募通常具有更好的管理激勵體系和成熟的人才培養模式,以提升團隊的穩定性。
不過,小私募也有自己的生存空間。張凱說,小公司也有自身優勢,在小的管理規模下可以聚焦于某一個細分策略類別,在相適應的風格環境下有更強的爆發力,新興的量化管理人仍會占有一席之地。
因諾資產表示,在中國市場越來越有效的情況下,依靠一些“獨門秘籍”獲得高超額越來越困難,因此投研團隊更強大的量化私募的確具有更大的競爭優勢。但也并不意味著小私募沒有生存空間。從美國的經驗來看,小私募仍然可以在一些特定的策略領域取得成功。匯鴻匯升投資也表示,許多優質的策略存在較大的規模上限,小公司則可以在某些有較大規模上限的賽道上發揮自己的小規模優勢,通過專注于某些特定領域或策略,發掘更多的機會并實現更好表現。
啟林投資表示,只有持續迭代策略才能保持競爭力。持續迭代的關鍵是持續的高研發投入,投入的方向主要是人才、算力和數據這三個維度。從海外經驗看,大公司和小公司都有生存空間,整體規??创蠊抉R太效應還是逐漸顯著。管理更大的規模會對投資策略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對大公司提出更多的挑戰。而對于小公司,其需要做更大的努力才能得到市場認可并發展壯大。啟林投資認為,總體看,大公司比小公司有更多的容錯空間,在策略表現不佳時候也有更多的辦法去應對和迭代策略。不過,長期也不會出現幾家獨大的局面,整體市場會在良性競爭中不斷優勝劣汰。
或許,未來小私募發展需要更多的努力。穩博投資表示,小公司在起步和發展上同過去相比,確實可能會更艱難一些。不過,大的量化管理人也必須不斷提升自身的投研能力,同時做好投前投后的渠道服務工作,綜合能力的提升是管理人在未來激烈競爭中可以生存的重要法則。
量化超額持續衰減 私募機構加強策略迭代
近年來,隨著量化行業的整體規模持續擴容,量化策略同質化的問題愈發嚴重,量化私募的超額收益持續衰減。受訪機構認為,長期來看,市場有效性提升和超額衰減將是未來發展的大趨勢,只有持續加強策略迭代,擴充策略類型和容量,才能盡量緩解超額下降所帶來的壓力。與此同時,不少私募機構在產品創新方面下足功夫,根據市場變化以及自身優勢不斷優化調整。
市場有效性大幅提升
量化超額收益持續衰減
私募排排網數據顯示,2019年至2023年來,中證500指增策略平均超額收益依次為19.19%、15.52%、8.55%、9.93%和2.86%。滬深300指增策略平均超額收益依次為0.39%、12.24%、12.99%、6.35%和3.87%。中證1000指增策略2020年至2023年來,平均超額收益依次為17.90%、13.74%、16.36%和2.99%。從趨勢上看,中證500指增策略以及滬深300指增產品超額收益有所衰減,但中證1000指增策略因為時間并不算長,目前超額并未出現明顯衰減。
“整體來看,量化超額收益的平均水平是有所衰減的。以500指增為例,2019年平均一年可能20-30%超額收益,截至目前也就大概6-7%左右的超額收益水平。”格上財富金樟投資研究員遇馨分析稱,量化超額收益衰減的原因一方面來自于當前市場中的量化機構越來越多,量化交易規模越來越大,早期的規模紅利被慢慢稀釋;另一方面,市場情況也在不斷變化,需要策略不斷迭代跟得上市場的節奏。而且量化策略的超額收益也依賴于市場成交量,在成交量低迷或者指數強個股弱的時間里,很難跑出特別亮眼的超額業績。
匯鴻匯升投資表示,自2019年以來,量化私募產品各策略的超額收益已經逐年下降,并持續衰減。量化策略核心的超額收益來源是捕捉市場非理性的錯誤定價,但隨著中國市場的逐步成熟,機構投資比例近兩年大幅上升,非理性交易越來越少,錯誤定價的機會也快速減少。這使得量化私募獲取超額收益變得更加困難。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越來越多的機構開始使用量化策略,導致市場上的量化競爭越來越激烈。此外,市場環境的變化也會影響量化策略的表現,因為量化策略通?;跉v史數據進行建模,而市場環境的變化可能導致歷史數據不再適用于當前市場。
“超額收益持續衰減的原因與量化策略管理規模大增,管理人數量大幅增加,競爭加劇有關。”朝陽永續基金研究院研究總監、向日葵投資FOF研究總監尹田園說道。
排排網財富合伙人項目負責人孫恩祥同樣認為,近年來量化機構激增,規模加速擴張、容量有限且策略同質化嚴重導致各寬基賽道擁擠,量化超額收益持續衰減。對此,不少機構通過暴露更多敞口獲取超額,也有管理人疊加其他策略擴容獲取超額,更有另辟蹊徑選擇整體估值較低的小市值標的獲取超額。
因諾資產表示,量化超額的整體趨勢與量化整體規模的擴張相吻合。量化投資主要是通過捕捉市場的無效波動獲得超額收益,隨著量化投資規模的大幅擴張,中國市場有效性大幅提升,獲取超額也變得越來越困難,這是量化超額衰減的本質原因。
啟林投資稱,量化各策略超額收益持續衰減的原因是市場有效性逐步提升。從長期來看,市場有效性提升和超額衰減是大的趨勢,只有持續加強策略迭代,擴充策略類型和容量才能盡量緩解超額的下降。
黑翼資產創始人鄒倚天直言,整體觀察,不只是量化,整個市場的超額收益都有衰減的趨勢,今年以來指增產品的超額收益相對難做。未來,隨著A股市場有效性的提升和機構化的加深,整個市場的超額收益會逐步收斂,這也是A股市場逐步走向成熟的過程。
在此背景下,量化私募不斷加快策略迭代,以提高策略有效性及多元化程度,追求穩定的超額收益。鄒倚天表示,以量化多頭產品為例,黑翼量化選股模型里既有人工量價因子,又有基本面因子和機器學習因子。其中,機器學習因子占比較高,它的核心優勢在于能夠從大量的歷史數據中提取出更為細致、全面的因子,能夠捕捉市場的非線性特征和動態變化,有助于提升選股模型的預測精度,降低投資組合的波動率。此外,人才團隊和組織文化的活力也不容忽視,它是企業發揮競爭力的關鍵。
穩博投資認為,對于管理人來說,首先還是要做好投資策略的豐富和完善,尋找更多超額的來源,提高策略本身的準確性和超額能力。同時也要做好規模的管控,量化策略除了有來自市場風格不斷變化的挑戰,策略收益也會非常顯著的受到自身的規模的影響,控制好募集的節奏也是管理人的必修課。
1000指增產品更易獲取超額收益
具備長期配置價值
具體到指數增強策略,多家機構均表示,相較于滬深300和中證500指增,中證1000指增更易獲取超額收益。
啟林投資表示,整體來說國內市場小票獲取超額收益比大票容易,因此偏小的指數增強產品超額收益更好。過去一年多,整體市場風格偏小票,因此中證1000指數為代表的偏小的指增產品表現更好。長期而言,從收益的角度依然看好中證1000和不對標指數的量化多頭類產品。但是需要注意大小票風格存在切換的風險,并且小票長期波動更大,投資者需要根據自身的風險偏好和認知進行投資。
大巖資本也表示,相對而言,偏中小盤股的中證1000指增產品更容易獲取超額收益。從當前市場估值水平來看,正處于歷史上相對低位,中證1000指數相對滬深300和中證500都有更好的彈性,具備更好的配置價值。
穩博投資分析稱,相較于300、500、1000指增,1000指增更具配置價值。從指數本身的角度來看,1000的成分股行業分布更均勻,偏向新經濟,權重分散程度更高,對于小盤風格、波動性風格暴露程度更高,匯聚“專精特新”的1000指增產品具備長期配置價值。從阿爾法的角度來看,1000的賽道相比較于500并沒有那么擁擠,機構參與程度也不高,更容易獲得超額。
不過,穩博投資坦言,指數本身的擇時是非常難的,在投資的過程中應該追求的是模糊的正確,而不是精確的錯誤。當前的指數估值處于歷史相對低位,在當前和未來幾年的市場環境下,指數增強類策略依舊會是A股市場上最具有投資性價比的策略之一。
因諾資產認為,各類指增策略獲取超額收益本質上都取決于機構的模型有效性,因此,選好機構比選好指增產品類別更重要,500指增、1000指增等均具有不錯的配置價值。
在產品的選擇上,鄒倚天建議投資者可以多關注量化股票產品,尤其是全市場量化選股產品。他表示,全市場量化選股和指增產品都屬于量化股票系列。相對于指增產品,全市場量化選股的優勢在于,當各類寬基指數風格輪換或行業板塊快速切換時,全市場量化選股因自由度更高,持倉更分散更均衡,往往能夠抓住不同指數行情下的阿爾法機會,不會錯過某類指數的上漲機會,長期積累下來,收益會更平滑。目前A股相對底部特征愈加明顯,從中長期來看,現在是權益類產品較好的布局時點。
此外,在策略迭代及產品創新方面,不少私募機構也在根據市場變化及自身優勢進行調整。除指增產品外,因諾資產主推將指增與CTA相結合的多策略產品。由于指增與CTA相關性幾乎為零,因此綜合配置可以有效提升產品整體的長期收益風險比。
大巖資本表示,在產品創新方面,為當前普遍風險偏好較低的投資者設計了各種低風險產品,利用信托產品結構或場外衍生品,改變傳統量化產品的風險收益特征,增強和改善投資者持有產品的信心和體驗。在策略迭代方面,大巖一直沒有停止,無論是從因子庫、組合優化模型,還是IT、人才方面,都不斷在更新迭代。
“策略迭代是量化私募的必修課,小的策略迭代和大的方法論上的迭代我們持續會做,小迭代的周期一般短一些,今年下半年我們可能會做一次大迭代。主題類的指增或者小眾的策略產品我們暫時不考慮在代銷層面發行,但是針對機構和個人超高凈值客戶我們會做一些定制產品,以滿足資方的投資需求和風險偏好,定制產品一般是復合策略,比如中性混合雪球、指增混合期權?!狈€博投資說道。
鄒倚天表示,在產品線上,重點布局的是量化股票產品尤其是全市場量化選股產品線,6月份還計劃發行多只量化股票產品。
百億量化私募今年收益超7%
量化產品從“另類”進入“主流”貨架
今年量化私募產品取得不錯業績,其中,百億以上規模的量化私募今年平均收益率達7.22%。從超額收益來看,二季度也有所復蘇,股票量化策略產品今年來整體超額收益超過4%,中證1000指增策略表現好于中證500、滬深300指增策略。事實上,不少量化私募在經歷2021年四季度的集體回撤后,正在全面復蘇,有些產品在今年業績已創新高,尤其是一些大中型量化私募在這過程中更顯示出穩健業績表現。
由于這兩年在震蕩市中更出色的業績表現,量化私募產品今年在渠道的關注度明顯高于主觀私募產品,其逐步在從“另類”進入“主流”產品貨架。但機構也認為,這幾年的市場更適合持倉分散的量化私募產品,而持倉集中的主觀多頭產品在牛市中表現會更好。
量化私募今年業績表現突出
股票量化策略產品今年超額超4%
今年量化私募產品總體取得了不錯的表現,朝陽永續數據顯示,按照不同規模區間來劃分,表現最好的是100億以上的量化私募,今年以來平均收益率為7.22%;其次是50-100億的量化私募,今年以來平均收益率為7.03%;還有5-10億、20-50億的量化私募,今年以來收益率分別為5.91%、5.19%,另外0-5億、10-20億的量化私募,今年以來收益率排名相對靠后,分別是4.16%、3.57%。
同時,今年二季度,量化私募產品的超額收益有所復蘇。私募排排網數據顯示,截止5月底,股票量化策略產品今年來整體超額收益為4.02%;其中,中證1000指增今年來整體超額收益為4.35%,滬深300指增、中證500指增產品今年來整體超額收益分別為3.87%、2.86%。
格上財富金樟投資研究員遇馨稱,整體來看,今年量化私募業績,一季度表現一般,二季度以來整體超額表現還不錯。平均來看,今年規模大的量化私募表現更好一些,比如百億以上(選取10家業績超過3年的500指增)今年以來超額收益大概在6-7%,百億以下(選取30家業績超過1年的500指增)今年以來超額收益大概在3-4%。
另外,好買基金的統計數據顯示,截至今年6月9日,量化私募的500指增產品的平均超額在4%左右,1000指增產品的平均超額在6%左右;以500指增為例,不同規模區間的管理人近一年的平均超額都在落在4%-6%的區間內,業績的趨同性較高。
黑翼資產創始人鄒倚天表示,從整個行業面來看,2022年下半年,量化私募從上半年回撤壓力中逐步走出,超額收益再度創新高。2023年以來,市場風格比較極端,投資難度加大,超額收益相比去年有所下降,不過大部分指增和全市場量化選股的年內超額收益為正。從產品收益來看,全市場量化選股和1000指增的超額表現普遍要好于500指增。
量化策略產品復蘇后創新高
大中型機構更顯示業績穩健性
實際上,在經歷2021年9月后的集體回撤,這幾年量化私募產品正在全面復蘇。“近兩年市場風格聚焦中小盤,根據賽道不同可以清楚觀察到,自2021年9月以來,多數300、500量化指增產品距離高點回撤仍在修復中,但1000指增、全市場選股等量化產品在今年一季度已創新高。”排排網財富合伙人項目負責人孫恩祥表示。
好買基金研究中心研究員張凱稱,大部分明星管理人在經歷了2021年四季度的回撤后,在2022年通過對策略的迭代實現了超額的回歸,在2022年以來風格波動比較頻繁的市場下仍獲取了不錯的超額。
匯鴻匯升投資認為,指數增強策略產品在2021年四季度,遭遇了阿爾法和貝塔的雙殺,陷入了長達一兩個季度的低谷期。這一現象主要是由于市場環境的變化和一些策略失靈導致的。但是,在此之后市場整體回暖,這些產品的業績也開始逐步回升。在2022年以及2023年上半年,許多量化私募產品脫穎而出,一方面得益于其系統化、規范化和自動化的投資策略,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其管理團隊的能力和經驗。
啟林投資稱,從超額來看,指數增強策略自2021年9月經歷回撤以來早創了新高;考慮Beta下跌,大部分產品也因為超額的積累而回到水面附近。
因諾資產也說,2021年9月,量化進入了萬億新時代,超額收斂到了10-20%的水平。后續兩年多,基本都維持在這樣的水平,沒有進一步衰減。
但是,不同私募復蘇的情況不太一樣。孫恩祥表示,經歷2021年規模瘋狂擴張的中小型量化私募回撤修復總體表現較差,反而早在巔峰之前的百億量化私募,比如九坤、聚寬、黑翼、穩博、寬德等,表現相對穩定,整體業績回歸明顯。
遇馨坦言,以500指增的2021年9月為高點來看,目前創新高的不多?!鞍賰|以上機構,我們觀察下來大概1/3左右的機構創新高。”
匯鴻匯升投資表示,今年以來量化私募的整體超額表現較過去幾年有所下滑,截止6月初,全市場超額平均值約為3.12%,中位數約為3.35%。分規模來看,規模50億以上的量化私募超額平均值為4.25%,大幅跑贏全市場量化私募的平均超額水平。
從“另類”進入“主流”產品貨架
量化私募產品關注度明顯提升
由于近年來在震蕩市中業績穩定性更強,量化私募產品今年以來在渠道的銷售情況,好于主觀多頭產品。
“自2022年11月起,伴隨各寬基指數大幅反彈,量化私募產品的銷售迎來爆發式增長,銷量遠超主觀多頭。因為近年來量化賺交易的確定性相對高于主觀賺成長?!睂O恩祥解釋,今年2月至今,市場行情集中在AI、中特估、傳媒、游戲等板塊,即使量化策略會有風格、行業限制,極端結構化行情對量化產品來說做出超額收益較為困難,但是主觀面對板塊分化嚴重的市場,沒有押中板塊甚至個股則更難有好的業績表現。
因諾資產稱,主觀投資主要進行多頭交易,與之相對應的是量化多頭或指數增強。2019年指數增強開始流行以來,無論是2019-2021年的牛市,還是2022年的熊市,整體上都取得了穩定而不俗的超額收益,因此獲得了市場的廣泛認可。
匯鴻匯升投資補充,主要因為今年行情分化明顯,許多主觀多頭管理人不太適應這種市場環境,而量化私募產品能夠更好地把握市場變化,避免主觀投資中可能出現的情緒化和盲目跟風等問題,實現更加穩健的投資表現。
關于量化關注度高于主觀,穩博投資分析,原因可能有幾點:一是從市場來看,2022年單邊下跌,2023年震蕩市,投資者不愿意配置多頭類產品,而量化私募還有中性策略、CTA和多類復合策略產品,在偏熊市和震蕩市仍有可能獲得正回報,投資者更有配置意愿;二是拿多頭類策略比較,主觀持股偏集中,而指增策略持股分散,這兩年市場風格切換快,單一賽道或行業集中度高的話,很難獲得投資收益,指增策略如果有穩定的超額,且超額可以覆蓋指數下跌的話,仍然有機會獲得絕對正回報;三是從實際業績看,大部分主觀產品在2022年的下跌幅度達到10%、20%,而量化中性策略和一些復合策略產品依然有正回報,部分表現優異的指增產品也是正回報。
但是,遇馨表示這需要分階段看,比如在震蕩市中,量化私募很多持倉分散,對標指數,回撤相比會小一些;但在大牛市下,主觀私募可能彈性更好?!坝捎谌ツ炅炕w的表現相對回撤更小,波動率更低,會更受歡迎一些?!?/p>
如今,量化產品在投資者心中的認知度大幅提升。鄒倚天認為,隨著管理人能力圈和投資人對量化策略認知度的雙重提升,量化基金從“另類”進入“主流”產品貨架。相比過去幾年,量化私募產品在渠道的認可度也有了很大提升,關鍵還是業績相對更具有競爭力。
關鍵詞:
資訊 23-06-18
明星 23-06-18
綜藝 23-06-18
安全 23-06-18
教育 23-06-18
存儲 23-06-18
安全 23-06-18
綜藝 23-06-18
存儲 23-06-18
教育 23-06-18
資訊 23-06-18
明星 23-06-18
綜藝 23-06-18
安全 23-06-18
存儲 23-06-18
教育 23-06-18
資訊 23-06-18
明星 23-06-18
安全 23-06-18
綜藝 23-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