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 徐婷婷 孔天驕)近日,北京市醫療機構報告兩例猴痘病毒感染病例,其中一例為境外輸入病例,另一例為境外輸入病例的關聯病例,兩名病例均是通過親密接觸感染。
多位專家均告訴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我國不會出現猴痘疫情大面積傳播的情況,民眾無需恐慌,但專業部門及監測機構需保持警惕,加強有病例出現的國家的入境人員進行相關檢測。加大檢測試劑盒、藥物、疫苗的研發儲備。
人們在英國曼徹斯特一處猴痘疫苗接種點外排隊等待接種疫苗。新華社喬恩·休珀攝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傳播途徑隱匿不好預防控制
猴痘是由猴痘病毒引起的人獸共患病。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吳尊友曾在社交平臺發文,稱猴痘將以類似艾滋病的模式向全球蔓延,猴痘的傳播方式比艾滋病要復雜,但更容易發生傳播。
據世界衛生組織(WHO)最新數據顯示,全球目前已有111個國家和地區發現了猴痘病例,合計共報告超過8.7萬病例,其中死亡病例146例。
一位不愿具名的業內人士告訴記者,北京兩名病例均通過親密接觸感染,已在定點醫院隔離治療,兩人病情都比較輕。發現病例后,市、區衛健疾控部門迅速開展了流調溯源、醫療救治等工作。目前兩病例正在定點醫院進行隔離治療,情況穩定。因為接觸傳播途徑,不會引起大面積傳播。世界衛生組織研判后于2023年5月11日宣布猴痘疫情不再構成“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不過,猴痘病毒在特殊人群之間傳播,很隱匿,不好預防控制。
北京清華長庚醫院感染性疾病科主任林明貴告訴記者:“猴痘病毒原本是在自然界特別是野生的動物身上存在的病毒,后來因實驗室的動物身上有該病毒,并且從動物身上感染到了人。人類對猴痘病毒本身沒有抵抗能力的,加之猴痘病毒的傳染性,造成了密切接觸者人與人之間的傳播,這樣就可能會造成其他人感染。從目前流行病數據看,雖然男男性行為者是目前感染風險最高的群體,但猴痘更重要的途徑還是通過密切接觸傳播的,猴痘的傳播方式比艾滋病復雜,如感染條件具備則更容易發生疾病傳播。”
中華預防醫學會感染性疾病分會常委兼秘書長、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感染科主任林炳亮告訴記者:“從目前流行病數據看,猴痘病毒的傳播方式主要為密切接觸傳播,包括密切接觸患者病變的分泌物、皮膚損傷部位或被污染物品等,感染者會出現發熱、頭痛和淋巴結腫大等癥狀。”
林炳亮提醒:“因為猴痘是密切接觸傳播,對于平時人員,傳播幾率雖然非常小,但專業的部門和人員都要提高警惕。普通市民也要對此病毒有一定的知識儲備。”?
建議加強藥物研發儲備
《猴痘診療指南(2022年版)》顯示,對于猴痘,國內目前尚無特異性抗猴痘病毒藥物,主要實施對癥支持和并發癥的治療。
上述業內人士提出幾點建議:一是,鼓勵有流行病學史、發熱皮疹等癥狀的入境人員健康申報尤其是男同等特殊人群;二是,加強對皮膚科感染科培訓,提高早期識別能力;三是,檢測措施要跟得上,如核酸診斷試劑盒;四是,抗病毒藥物國內目前沒有,需要盡快研發或引進;五是,預防疫苗國內還沒有技術路線好的疫苗,也急需研發。
上海捷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已自主研發出猴痘病毒核酸檢測試劑盒,并獲得歐盟CE認證。該試劑通過實時熒光PCR法檢測猴痘病毒的特異性基因片段。武漢生物制品研究所已成功從感染患者臨床樣本中分離出猴痘病毒毒株,并開始疫苗藥物相關工作研究。
疫苗開發方面,國藥集團于2022年11月22日宣布成功研發了三種針對猴痘的候選mRNA疫苗VGPox 1-3。這是全球第一個發表的猴痘特異性mRNA疫苗。
林明貴提醒,專業的部門和人員都要提高警惕、加強預防,對于入境人員、尤其是有病例出現的國家的入境人員可以進行相關檢測。海關應充分掌握國外出現猴痘病例的動態情況,對于來自猴痘病例多發地區的人群,必要時可列為特別需要觀察的部分,有一些猴痘相關癥狀的人群可以特別關注。一旦傳播上猴痘病毒要及時隔離,其他人不要接觸,醫務人員接觸時也要做好充分的防護。此外,不要生吃和接觸來源不明的野生動物,保護生態,愛護野生動物。
資訊 23-06-09
明星 23-06-09
安全 23-06-09
綜藝 23-06-09
教育 23-06-09
存儲 23-06-09
資訊 23-06-09
明星 23-06-09
安全 23-06-09
綜藝 23-06-09
教育 23-06-09
存儲 23-06-09
資訊 23-06-09
明星 23-06-09
安全 23-06-09
綜藝 23-06-09
教育 23-06-09
存儲 23-06-09
資訊 23-06-09
明星 23-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