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神廟傳說鹽城_花神廟 環球快資訊

時間:2023-05-24 02:06:03 來源: 互聯網


1、南京有花神湖和花神廟。

2、南京南郊在歷史上就以花木繁多而著名,明朝時,鄭和下西洋帶回很多花種,種子就分布在牛首山、鐵心橋等處,至此鐵心橋的花神廟地名已有100多年。


(資料圖片)

3、多年來,這里每年春天鮮花盛開時節都要舉行“桃花會”,“類似于古代的婦女節活動”。

4、徐老師介紹,南京也有以單個花卉而命名的地名,如菊花臺、花露崗等,郁金香路、紫荊花路、玉蘭路……出了中華門在寧溧路西邊,你會注意到這一連串以花命名的道路。

5、但與花神并無關系。

6、 清朝時在這里修建的一座花神廟。

7、花神廟的舊址如今已不可尋,南京的應揚在一篇名為《最早的育花村》的文章中,說花神廟舊址在花神廟小學旁邊。

8、文史專家蘇洪泉在《江寧縣志》中找到了關于花神廟的記載,縣志說花神廟建于清乾隆年間,占地約5畝,廟內有一間大殿和10多間配殿,供奉著花神百余尊,主供三頭六臂的善事菩薩。

9、在廟門外的廣場上建有城南最氣派的“鳳凰大戲臺”,每年農歷二月十二日百花生日那天,要在這里唱戲三天。

10、戲臺后有兩口水井,每當唱戲時水面反射和井口共鳴使得演員的聲音特別好聽,當時被稱為“雙井襯音”。

11、花神廟還有二月十二目的百花生日和九月十六日的菊花生日。

12、這兩天,花農們都紛紛前來敬香拜佛,祈禱花神保佑人花兩旺。

13、 從朱元璋為他們的先輩指定種花的任務起,花神廟村的村民們就世代以養花為生。

14、花神廟向以培植白蘭、茉莉、珠蘭、梔子、代代五種傳統香花為著名,還出了芮、徐、毛、翟、尹、夏、王、李八大花農世家。

15、后來雖然種出的花不能供應到皇宮去了,花神廟村的花農們卻在南京城打響了品牌,清朝時期南京城興起用香花熏制茶葉,城里面的姑娘也以在發辮上插一朵花神廟的香花為時尚。

16、民國時期花神廟的鮮花依然很有名氣。

17、后來1952年抗美援朝時期,花神廟的花農還捐款購買了一架飛機支援前線。

18、有著150多年歷史的南京老字號“清真馬祥興菜館”就是發跡于花神廟。

19、“馬祥興菜館”的創始人是馬思發,清咸豐年間馬思發從河南孟縣逃荒來到南京,初來南京無以為生于是在花神廟的路旁擺了一個地攤,地攤專賣一些粥之類食品,他的顧客多是清晨進城賣花的花農。

20、當時太平軍的士兵也常到他的攤點吃粥,馬思發的粥攤被稱為“馬回回飯攤”。

21、馬思發去世后,他的兒子馬盛祥繼承父業,經營多年有了積蓄后就開了一家菜館,取名馬祥興。

22、辛亥革命后,馬祥興菜館遷到中華門外米市大街,后來遷到鼓樓,2003年又遷到云南路現址。

23、從成為皇家御花園那天起,花神廟就與花結下了不解之緣,五顏六色爭奇斗艷的鮮花除了為花農們換來收入,也使得這一帶成了遠近聞名的景點。

24、雖然花神廟村沒有了,花神廟村種植鮮花的傳統還是被一些人保留了下來,而且有些人開始公司化運作,一家家園藝公司、花卉苗木公司在繼續著600多年的祖業。

25、這里很多人是世代種植鮮花的,如今不少人都有自己的花卉基地,還在安德門等花卉市場有自己的店面,“一說是花神廟的花,好多人都買,花神廟也是一個牌子。

26、”他們的鮮花除了供應南京市場外,周邊一些省市也來批發。

27、從雨花臺區寧南街道辦了解到花神廟村早已在十多年前就不存在了,在村子原址記者看到的是一座座現代化的住宅小區和工廠,一條條寬闊的馬路上車來車往,馬路兩邊還能不時看到點綴的鮮花。

28、 而如今的“花神競艷”雖然沒有了那么多的鮮花,走在這一帶還是能讓人時刻感受到這里與花的不解之緣,這里的路以花名,路牙是鮮花圖案,橋墩、橋欄桿、橋身上也都雕刻著鮮花。

29、在花神渡橋上,還有四位婀娜多姿的“四季花神”分列兩側。

30、1983年,南京市園林局聯合南京多家媒體共同舉行了一次大投票,選出了“新金陵四十八景”,花神廟以“花神競艷”列為其中一景。

31、公交車花神廟站在紫荊花路雨花臺中學大門旁 。

本文到此分享完畢,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關鍵詞:


閱讀排行

關于我們 加入我們 廣告服務 網站地圖

All Rights Reserved, Copyright 2004-2022 www.lun7777.cn

如有意見請與我們聯系 郵箱:317 493 128 @qq.com

粵ICP備2022077823號-5    信息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