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收角膜捐獻總量達1450例,為近4500名角膜盲人實施各類角膜移植手術,在杭州、寧波、海南博鰲三地建立了分庫,角膜移植手術等待時間在2~4周就可以進行……成立18年的溫州市眼庫,交出了一份靚麗成績單。今天,我們來看看即將年滿18周歲的溫州市眼庫曾經的數個“第一”。
(資料圖片)
第一張眼庫角膜捐獻志愿書
溫州市眼庫成立于2005年12月。
2007年的感動溫州十大人物葉小燕,是一名左肱骨骨肉瘤晚期患者,在左腿高位截肢的手術臺上萌生了捐獻眼角膜的想法。
2008年1月末,這個在截肢后仍被醫生告知僅剩幾個月生命的女孩,填寫了溫州市眼庫的第一張“眼庫角膜捐獻志愿書”。她說:“我不知道哪一天會離去,只想過好每一天,幫助一些人?!?/p>
第一例眼角膜捐獻
葉小燕的故事感動了金華的陳月季,當時她因胰腺癌長臥病榻,也想要捐獻眼角膜,在離開之后留下點希望。
2008年5月3日,陳月季走完了56年人生。溫州市眼庫醫生趕往金華當地醫院實現了她的捐獻愿望,并連夜趕回溫州眼庫,以最快的速度對角膜進行了處理和保存,第一時間移植給需要的病人,幫助兩名角膜盲人恢復光明。
“希望我媽媽的奉獻,能讓更多人實現看到光明的愿望?!标愒录镜呐畠赫f。
在陳月季去世52天之后,樂觀勇敢的葉小燕走完了她短暫的一生,她們分別成為溫州市眼庫第一、第二位留下生命禮物,帶給他人光明的捐獻者。
第一名捐獻協調員
溫州市眼庫成立后直到2008年才破冰,接收到第一例角膜捐獻,也是在這一年,眼庫有了第一名捐獻協調員。
當時,整個社會對捐獻都還處于啟蒙階段,眼庫的工作也剛起步,只能不斷地向國內外的眼庫學習,一步步摸著石頭過河?!耙婚_始進行捐獻協調時還是有點害怕?!眳f調員陳小雁說,“但是慢慢地被越來越多的捐獻者感動,為受捐者復明高興,開始覺得我怕什么呢?我在做好事呀!”
陳小雁曾經在2010年遇到彌留之際眼巴巴地望著丈夫、叮囑他“快給醫院打電話,讓醫生來取我的眼角膜”的40歲縉云捐獻者盧建惠;2012年時見到過身體虛弱,仍在寒冷的夜晚走到離家兩公里遠的村口,等待她們上門辦理捐獻手續的東陽捐獻者任華萍;在2013年經歷過正值壯年的龍灣醫生徐護根因病去世,親人痛不欲生,但仍然堅定地捐獻出眼角膜,“我們都是醫護人員,人雖然走了也希望可以再救死扶傷”。
“這么多年,我曾經好幾次想過放棄,因為太多的拒絕、不理解,這個工作真的太難了,但是經歷過、見到過這些捐獻者之后,我再也沒有想過放棄這件事?!标愋⊙阏f。
現在溫州眼庫已有三位協調員,他們步履不停,一直搭建著生與死、光明與黑暗之間的橋梁。他們24小時待命,無論嚴寒的冬夜還是酷暑的正午,“接到電話馬上就要出發,因為角膜要在捐獻者逝世之后的夏天6小時,冬天12小時之內獲取,時間長了細胞就失去活性了?!眳f調員黃禮貌說,有時開車幾小時趕過去,家屬卻不捐了,“這個時候只能克制和引導,最終不管他們做什么決定,我們都支持,這是我們的工作。”
這么多年過去了,社會層面對捐獻做了許多的宣傳和動員,大眾對捐獻這個概念不再陌生,但多數潛在捐獻者仍然選擇拒絕。
目前溫州市眼庫協調員所接觸的潛在捐獻者當中,角膜捐獻成功案例所占比例不到10%?!半m然看到等待移植的病人很痛苦、很著急,但也只能強制自己用平常心看待,只能引導和陪伴,因為決定權在捐獻者和家屬的身上。得要有這個邊界感,才能當協調員。”黃禮貌說,“有的家屬不捐角膜,是因為逝去的親人眼睛是那么漂亮,有的家屬捐獻角膜,也是因為親人的眼睛那么漂亮,要讓它留在這個世界上?!?/p>
留下生命的禮物
10多年來,溫州市眼庫不斷開展社會宣傳、拓展捐獻宣教渠道,努力提高社會大眾對角膜捐獻的認知度和參與度,越來越多的人加入角膜捐獻者隊伍。
捐獻數量從2008年的13例,2009年的14例,增長到2020年之后的年均250例,角膜病患者從全國各地趕來求醫。在溫州市眼庫排隊等待角膜移植的患者,等待時間從最初的一年逐漸縮短到半年、三個月,隨著越來越多的志愿者加入角膜捐獻隊伍,目前的等待時間在2~4周以內就可以進行移植手術。
溫州市眼庫的辦公室外面有一面留言墻,上面貼著很多角膜移植患者用愛心卡片留下的話語和感謝信:
“你的眼睛給了我,是不是我看到的東西,你也能看到?媽媽說,這是很珍貴的禮物,要我一定要好好珍惜,謝謝你的禮物!”2020年7月,7歲的小桉因外傷失明,一枚清澈透明的角膜移植到了小桉受傷的左眼中,當年9月,小桉恢復視力到0.25,開始正常地上學和生活。
“丈夫的角膜獲益于他人,而且身邊也有人早就做了角膜捐獻的登記,受到他們的影響,我也要將這份愛和光明傳遞下去,讓更多角膜患者重獲光明!”余女士的丈夫因為角膜病接受了移植手術,而她自己也主動報名,成為一名角膜捐獻志愿者,繼續將愛心傳遞下去。
“你給了我哥哥光明,給了我們家希望,給了我追求美好生活的盼頭,您是我們全家的大恩人!”聽力殘障者章大伯遭遇車禍又失去了視力,2022年7月經過角膜移植手術之后重見光明,生活又可以自理了,一家人其樂融融,重新拾起了生活的信心。
溫州本地人小葉長年臥病在床,母親一直寸步不離在身邊照顧他。2023年2月,小葉病情惡化,家人在悲痛之余,看到了社區宣傳欄上粘貼的倡導捐獻的海報,也萌生了捐獻親人眼角膜的想法?!靶∪~的姐姐是一名醫學生,她也跟我們說,角膜捐獻出去是可以拯救盲人的,所以我們就決定了,希望小葉在身后能為社會做出一點貢獻?!毙∪~的爸爸說。小葉成了溫州市眼庫第1400位捐獻者,為這個世界散盡了最后一絲光和熱,兩名角膜盲人因他而重獲光明。
葉小燕、陳月季還有小葉,他們的名字與其他捐獻者的名字一起,都鐫刻在了溫州基安山陵園紅十字博愛紀念園里的捐獻者紀念碑上,供世人緬懷。
原標題:溫州市眼庫成立18年的 三個“第一”和無數“感動”
記者陳忠通訊員楊璞
關鍵詞:
資訊 23-05-11
明星 23-05-11
資訊 23-05-11
明星 23-05-11
資訊 23-05-11
明星 23-05-11
資訊 23-05-11
明星 23-05-11
資訊 23-05-11
明星 23-05-11
明星 23-05-11
資訊 23-05-11
資訊 23-05-11
明星 23-05-11
資訊 23-05-11
明星 23-05-10
資訊 23-05-10
明星 23-05-10
資訊 23-05-10
明星 23-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