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家上市券商一季報業績出爐!_報資訊

時間:2023-05-02 04:03:11 來源: 證券時報


點藍字關注,不迷路~


(相關資料圖)

來源:券商中國





43家上市券商一季報披露收官。





隨著4月最后一個工作日落幕,43家上市券商一季報業績全部浮出水面。數據顯示,上市券商全部實現盈利,其中8家扭虧為盈,另有多達16家上市券商歸母凈利潤相比去年同期翻倍增長,比如太平洋證券、長江證券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長均超過15倍。


券商業績暴增主要因為投資業務拉動。據券商中國記者統計,43家上市券商一季度自營收入合計大賺464.01億元,而去年同期虧損。


由于此前多數上市券商披露一季報,4月28日券商指數應聲大漲2.14%,其中華西證券領漲,收漲9.81%;山西證券、天風證券漲逾5%。


展望二季度,多家賣方表示預計券商行業盈利與估值雙擊,看好各項業務景氣度回暖。

多家中小券商一季度業績翻倍


受市場環境回暖影響,上市券商今年一季度業績普遍實現“開門紅”,超過九成企業實現正增長。


具體來看,營收方面,中信證券仍是業內唯一一家營收規模逾百億的券商,今年一季度153.48億元,同比小幅增長不到1%。


國泰君安繼續保持第二,營業收入92.88億元,同比增長13.97%。華泰證券排在第三,營收89.93億元,同比增長24.14%。


浙商證券今年一季度闖進“前十俱樂部”,該券商以49.31億元排在第十,同比增長57.37%。


值得注意的是,營收前十排行榜中無一深圳券商,當地兩家大型券商暫未進入營收前十,一家以47.58億元排第11位,另一家以41.63億元排第14位。



凈利潤方面,中信證券一季度歸屬母公司股東凈利潤為54.17億元,同比增長3.6%,穩坐第一。華泰證券與國泰君安歸母凈利潤分別以32.45億元、30.41億元排在第2、第3位。


第4位至第10位的券商競爭十分激烈,歸母凈利潤業績差距較小,集中在20億-25億之間。


今年業績表現另一看點在于,共有8家上市券商一季度歸母凈利潤實現“扭虧為盈”,分別為天風證券、國元證券、長城證券、華西證券、東北證券、西部證券、西南證券、紅塔證券,上述券商今年一季度歸母凈潤依次為5.47億元、5.20億元、4.51億元、4.02億元、3.73億元、3.58億元、2.26億元、2.25億元。



此外,多達16家上市券商實現歸母凈利潤翻倍增長。其中,長江證券、太平洋均同比增長逾15倍。


東興證券、東方證券歸母凈利潤分別同比增長6倍、5倍。國海證券、國金證券、東吳證券、中泰證券、興業證券均同比增長3倍以上。

自營貢獻業績彈性


證券公司普遍實現“深蹲跳”的原因主要因為自營業務的改善。這與今年市場環境升溫有密切關系,Wind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上證綜指漲8%以上,創業板指漲逾7%。


券商中國記者以“投資收益-對聯營企業和合營企業的投資收益+公允價值變動凈收益”口徑來計算自營業務,43家上市券商一季度自營收入合計大賺464.01億元,而去年同期合計虧損19.49億元。


其中,共有22家券商一季度自營業務扭虧為盈。這當中有6家券商因自營業務高增而實現歸母凈利潤扭虧。


此外,西部證券、天風證券、國信證券、國泰君安的自營業務收入均同比大增10倍以上。


相較來看,證券行業的經紀業務和投行業務一季度表現都并不理想,成為業績拖累。根據券商中國記者統計,43家上市券商“代理買賣證券業務凈收入”合計為251.99億元,同比減少16.71%。有95%的上市券商在經紀業務上均出現下滑。


“證券承銷業務凈收入”方面,43家券商一季度合計收入105.20億元,同比減少24.67%,只有不到四成券商實現正增長。

二季度財富管理和投行或業績改善


由于部分券商在4月27日前已披露業績靚麗的一季報,券商近日迎來一季報行情。


4月28日券商股大幅上漲。當天券商指數上漲2.14%。其中一季度扭虧為盈的華西證券領漲,盤中一度漲停,當天收漲9.81%。銀河證券亦上漲9%以上。同日,山西證券、天風證券漲逾5%。財通證券和紅塔證券上漲逾4%。


展望未來,多名券商分析師表示看好券商二季度業績表現。其中前述提到的財富管理業務和投行業務或有所改善。


申萬非銀分析師許旖珊表示,券商投資業務是一季度業績高增長的關鍵,今年二季度起關注財富管理(經紀/代銷/資管)及兩融業務的環比改善。


許旖珊還從估值上分析,現券商板塊2023年動態PB估值約1.14倍,靜態PB位于近五年13.6%分位數;未來看好行業盈利與估值雙擊。


華創證券非銀分析師徐康談到,今年四月受益于主要經濟數據發布,經濟修復確定性提升,券商板塊各項業務景氣度明顯回暖。證券經紀業務方面,4月至今股基日均成交額回升至1.15萬億元。財富管理業務方面,考慮到3至4月市場景氣度持續回升,基金凈申購規模可能持續增長。投行業務上,4月至今IPO主承銷規模回升至491億元,主承銷規模持續回暖,不過相較于去年4月834億元仍有一定差距。自營業務方面,參考中證股票型基金指數和債券型基金指數的上漲情況,推測券商方向性自營業務有望持續修復。


在徐康看來,券商板塊各項業務景氣度大多有明顯回復,同比、較年初均有顯著增長。考慮到經濟基本面持續修復,居民資金持續入市,若市場行情回暖持續,看好二季度券商業績同比修復。

責編:葉舒筠

校對:陶謙



2023證券時報創投金鷹獎暨創業企業新苗獎評選正式啟動

↓↓↓


乘全面注冊制東風,證券時報官網全新升級

隆重上線“信披+”頻道↓↓↓





版權聲明


證券時報各平臺所有原創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我社保留追究相關行為主體法律責任的權利。

轉載與合作可聯系證券時報小助理,微信ID:SecuritiesTimes


END



點擊關鍵字可查看

潛望系列深度報道丨股事會專欄丨投資小紅書丨e公司調查丨時報會客廳丨十大明星私募訪談丨大明湖人山人海、敦煌“堵駱駝”…多地景區:已達最大承載量,提醒錯峰出游丨沖上熱搜!游客廁所過夜?黃山景區緊急回應丨知名證券大佬離世,退休不到三年丨 71.8萬億、5.2萬億…數據很抽象、細節很具象!一圖看懂2022年上市公司年報信息點丨@億萬股民!滬市公司“交卷”,請查收!丨傳無人機“暗殺總統”?克宮回應!蘇丹一地宣布進入緊急狀態;聯合國難民署:估計已有超5萬人逃離!丨十大熱門行業逐個看·光伏篇丨高景氣度支撐業績高增長,這類公司最能賺!

關鍵詞:


關于我們 加入我們 廣告服務 網站地圖

All Rights Reserved, Copyright 2004-2022 www.lun7777.cn

如有意見請與我們聯系 郵箱:317 493 128 @qq.com

粵ICP備2022077823號-5    信息網 版權所有